頭條揭密》電影《末代皇帝》與溥儀重遊故宮的傳說

圖爲3個不同時期的溥儀,他當過滿清王朝末代皇帝滿洲國傀儡皇帝,經過10年戰犯改造,最後8年是任職園丁售票員的平民。(圖/網路

滿清王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被歷史上稱其爲受時代作弄的政治人物,他一生命運多舛,既當過皇帝、做過外國人的傀儡,也曾以戰犯身份淪爲階下囚。溥儀獲得中共給予特赦後,曾前往北京故宮進行懷舊之旅,北京因此也有許多有關溥儀重遊故宮的傳聞,有些情節甚至還被電影《末代皇帝》納入情節。

1924年19歲的溥儀(右2)被北洋軍閥馮玉祥逐出皇宮倉皇逃往天津租界區躲藏,日軍侵華後投靠日本。(圖/網路)

溥儀3歲進宮,以宣統年號登基,3年後由隆裕皇太后代其頒佈《退位詔書》,接受北洋政府優遇條件繼續住在宮中。1924年北洋軍閥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倉皇搬出躲入天津租界,日軍侵華後投靠日本人,受日本操弄到東北成立滿洲國。日本戰敗後,溥儀在逃亡途中被蘇聯軍隊逮捕,並在中共建政後被遣回大陸,進入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與勞動改造長達10年。1959年因表現良好獲得列入首批戰犯特赦名單,赦免後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擔任植物照護和售票員工作。

溥儀與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裡的幾位國軍將領認識,其中包括知名的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以及軍統局沈醉,他們獲釋後都居住北京,偶爾還會有些往來。其中杜聿明多次遊說溥儀重遊故宮,溥儀爲此猶豫很久,最後決定前往,於是在杜聿明陪伴下重遊這座生活了16年的皇宮。溥儀16歲被逐出宮,55歲重遊故宮,他本人雖未留下任何文字記述,但可以想像他的心情之複雜,恐怕是外界難以揣摩與形容的。

溥儀重遊故宮一事爲北京的「侃爺」們創造了難得的場景,各種末代皇帝重遊皇宮的故事隨着侃爺們的口水揮灑而出,許多故事雖略有破綻,但仍有許多網路段子寫手反覆加油添醋後持續在網上流傳。其中甚至有些故事成爲北京故宮多年來的傳說,還被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奇執導的好萊塢電影《末代皇帝》納入戲中情節。

北京坊間傳言說,溥儀受杜聿明之邀同往故宮時,內心五味雜陳、情緒相當激動,但在故宮入口的售票處因未購票驗票員攔住,溥儀不知所以問道:「我進故宮需要買門票嗎?」驗票員以標準北京人說話方式回稱:「你是皇上嗎?要是皇上就可以不用票。」後來在杜聿明解釋門票收入是爲保護故宮文物,才讓他買了張票進場。只是這個故事中溥儀在北京居住已久,還在植物園當售票員,不知進故宮要買票是較難想像的,傳言恐是爲消遣其落難皇帝的成份居多。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尊龍飾演)坐在故宮龍椅上從椅背取出蛐蛐罐子的情節,是根據北京的傳聞而編入電影劇本中。(圖/Youtube畫面截圖)

進入故宮後,溥儀對着40年前熟悉的場景百交集,據說在宮裡的角落裡取出一個他當年放置用於養蛐蛐的罐子,還向隨行的人解釋這是他少年時在宮裡玩蛐蛐所用,沒想到清朝亡了,蛐蛐罐子還在。這個有許多北京人口耳相傳的故事被《末代皇帝》電影納入情節,還加油添醋地把藏罐子的地點放在皇帝的龍椅座墊下方。電影中飾演溥儀的尊龍扮像蒼老,戴着老花眼鏡、着粗布服裝,從椅背間隙取出蛐蛐罐子時,臉上表情極爲豐富,是電影中相當感人的一幕。

現在北京故宮的龍椅與屏飾臺階及周邊器物全部都以圍欄圍住,參觀者無法靠近觸摸。(圖/網路)

不過,溥儀的回憶錄裡曾提起宮中玩蛐蛐的事,是以古瓷盆缸飼養,而非老北京人所使用的木製手掌大小的蛐蛐罐子。而且故宮開放參觀的太和殿內龍椅、臺階、屏風及裝飾物是以圍欄圈起,參觀者根本無法靠近,更別說像《末代皇帝》裡尊龍那樣坐到龍椅上百感交集地回憶過往,還能從龍椅座墊下取出蛐蛐罐子。

另外一個傳聞是溥儀在參觀時發現宮內掛着光緒的照片是錯的,照片內人物是攝政王載灃,也就是溥儀的親生父親,而非載灃的兄長光緒皇帝。故事稱溥儀與導覽的爭執不下,最後找來故宮內的文史工作人員解釋,溥儀無奈地迴應他們說:「我是不懂歷史,但我親爹還是認得的。」

至於其他有關溥儀重遊故宮時因爲比較瞭解故宮,一一解說宮內事物,引來遊客圍攏上來傾聽,以及溥儀指正導覽員錯把夜壼當花瓶,大概也都是導遊或文人杜撰,透過網路傳播,輾轉成爲民衆遊客閒談的趣聞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疾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先葬八寶山革命公墓,後遷至河北易縣清西陵內崇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結束了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