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秦兵馬俑唯一綠臉俑 不準出國卻來過臺灣展覽

秦始皇兵馬俑的綠臉俑因僅有一座,從未出借到國外展出,至今的公開展出也僅有3次,其中第2次展出在臺灣舉辦,也是唯一一次出境。圖爲2018年第3次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展出。(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秦始皇帝陵兵馬俑聞名中外,連訪問大陸的外國元首都得設法擠出時間安排前往觀賞。這數千座形態各異的兵馬俑不只是中國歷史寶藏,已成爲代表中國歷史最知名、也最具體的形象。但許多人不知,兵馬俑中只有一座與其他兵馬俑特別不同的「綠臉俑」,至今考古學家還沒研究原因。而且因爲綠臉俑因僅有一座,規定禁止出國展覽,唯一出境的一次是到臺灣,北京費盡心機操作這種的政治隱喻,但臺灣感受到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秦始皇陵兵馬俑上頭使用的顏色有十多種,由於年代久遠,出土後接觸空氣彩色塗料迅速瓦解崩落,直到2009年才與德國合作發展出彩繪保護技術。兵馬俑雖然形態各異,但使用的色彩並不多,尤其是臉部幾乎都是膚色,少量偏黑或偏白,但仍屬膚色系,在已出土的8000多座兵馬俑中,僅有一座綠臉俑,它除了頭髮、鬍鬚、瞳孔黑色外,臉部全塗成綠色,其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後見到空氣,數分鐘甚至數十秒之內其表面彩料就會迅速崩解,必須用特殊術來加以保存。圖爲經過專家修復並進行保護措施之後的綠臉俑臉部特寫。(圖/新華社)

這座綠臉俑根據1999年在2號坑出土時的記錄,俑頭面寬13. 5公分、髻高8公分,面長20公分,俑頭附近有一處散亂的箭俑作蹲跪式,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雙臂曲舉於身的右側,雙手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狀。經考古專家仔細清理和維護後,綠臉俑的臉部、頸部全爲粉綠色,雙耳淺綠色,頭髮、髮髻赭石色,髮帶爲硃紅色眉毛、鬍鬚爲黑色。

這座跪射式綠臉俑讓考古學家相當訝異,衆所周知兵馬俑是紀實性工藝,每座都是仿實體制成,但爲何會有單獨一座的臉部爲綠色,考古學者有多種推測。其中有認爲是工匠惡作劇,但這種要砍頭的冒險對工匠來說可能性不高;另外也有認爲可能是個塗着綠色臉譜儺人,其功能是在軍中進行驅邪與祭祀活動;還有學者認爲它可能做爲嚇唬敵人用的臉部彩繪,或是這名士兵特種功能,有如現代的狙擊手或其他戰場任務,因而將臉部塗成綠色。但是這麼多種猜測始終未能有足夠的佐證,考古學家的意見也相當分歧

正因爲綠臉俑的成因衆說紛紜,讓古老壯觀的秦兵馬俑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也因此更顯得獨特而珍貴。不像其他兵馬俑經常到國外展出,跪射綠臉俑展出的控管很嚴,至今只有3次展出,其中2次在兵馬俑展覽館與陝西曆史博物館,唯一的一次飄洋過海是過了海峽到臺灣展出。對北京來說,這是一次精細的政治動作,不準出國的國寶卻能到臺灣展出,以此證明北京一直把臺灣當作「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只是到臺灣展出後,媒體民衆對於此種迂迴的政治用意感受極少,要藉文化活動夾帶政治任務,顯然不是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