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澳外交脣槍舌劍 千億美元鐵礦石貿易咬牙博輸贏

中國幾乎對所有的澳洲商品進行制裁,唯獨貿易額最大的鐵礦持續大量採購,雙方鐵礦石貿易已形成相互依賴的結構,而且近年來鐵礦石飆漲,大陸咬着牙也得買下去,這種狀況還得持續幾年。圖爲澳洲鐵礦。(圖/路透

在西方工業國家大量接種疫苗壓制新冠疫情後,全球都預期將進入經濟復甦期,國際大宗商品物資價格因此連續大漲,近日大陸官方爲此出手干預,但專家認爲此一壓制國際商品價格措施僅有短期效應,特別是對中澳外交關係具有指標意義的鐵礦石未能如中方期待出現大跌,讓大陸朝野更爲懊惱。在國際經濟形勢與大陸自身需求2大因素推動下,北京坎培拉發動的經濟戰將難以讓對手屈服,還得持續向這個被民衆譏爲「土澳」的國家購買大量價格飆漲的鐵礦石,這口氣實在很難嚥得下去。

大陸國務院發改委等5家政府機構緊急約談大宗商品行業的重點企業後,已持續飆漲數週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跌,這項動作很大一部份是針對去年以來即不斷上漲的鐵礦石,大陸雖然不斷喊話與抱怨,但仍難阻鐵礦石價格的長線漲勢。而鐵礦石的漲勢不只造成各項建設與經濟活動成本大增,更重要的是讓大陸對澳洲的經濟制裁措施顯得毫無作用,包括葡萄酒、龍蝦、煤炭、木材、羊毛、大麥、糖、銅礦等絕大多數商品都遭北京以各種名目限制進口,唯獨禁不了澳洲鐵礦石,澳洲甚至得意洋洋地狂酸中國「無法擺脫對澳洲的依賴」,甚至拿澳中外交危機來做爲炒作國際鐵礦石價格的題材。

中國忍受澳洲的挑釁與鐵礦石飆漲當然是不得已的,因爲目前在國際上就是缺乏足夠的優良鐵礦石來源。國際上被稱爲「4大礦山」中,除了巴西淡水河谷(VALE)之外,另外3家力拓(RIO)、必和必拓(BHP)和福蒂斯丘(FMG)都在澳洲,若排除澳洲鐵礦在外,其他所有國家出口的鐵礦石全部加起來也還不夠中國使用。中國近年來也積極尋找替代礦源,在西非開發了大儲量西芒杜鐵礦區,但礦區尚在建設,雖然預計2025年可以投產,但要到2028年才能完成計劃中的開採能量。即便如此,從巴西或西非購入鐵礦石運費高很多,品質亦不如澳洲,經濟算盤不論怎麼打,還是用澳洲鐵礦石划算。

中國近年來也積極尋找替代礦源,在西非開發了大儲量的西芒杜鐵礦區,但礦區尚在建設,預計2025年可以投產,一切順利的話,要到2028年才能完成計劃中的開採能量。(圖/推特@mining)

也有人指出要擴大廢鋼利用,但此法耗費能源、人力與污染處理花費大,使得目前廢鋼再利用比例還不及2成。若在國內開採,則因礦區分散,礦石品相不佳,開成本高,污染治理花費大,經濟效益不足。

大宗商品分析人士指出,從去年疫情擴散以來,鐵礦石價格就沒有跌過,而且上漲速度驚人,這有幾個原因:1.各國爲對抗疫情大量印鈔,國際熱錢亂竄,所有大宗物資全線飆漲,短期內漲勢也不會改變;2.澳洲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不只控制大部份貨源,也擁有訂價權,還利用與中國的外交爭議炒作鐵礦石價格;3.今年以來疫苗開始上市,中國經濟復甦,其他國家疫情亦逐漸趨緩,各種商品需求大增。

大陸近幾年進口的鐵礦石有超過6成購自澳洲,大約佔澳洲出口總量近9成,雙方鐵礦石貿易額近千億美元。這些鋼鐵大多數用於各種基礎建設與房地產業,如同其他國家一樣,是其基礎建設的重要支柱,也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營運成本。在目前大陸經濟積極走向復甦,商品需求大增時,當然不能缺了鋼鐵這樣基礎材料。

房地產是大陸重要的民生工業,建築上會使用大量的鋼鐵,事關大量的就業與整體經濟發展問題,與其他衆多產業一樣,都需要以鋼鐵業做基礎工業。(圖/新華社)

許多人質疑大陸既然有這麼大的進口量,爲何在國際鐵礦市場沒有訂價權?一方面除了國際鐵礦市場體系歷史因素,也有大陸鋼鐵業結構的問題。大陸鋼鐵廠規模大,系統極其複雜,各地鋼鐵廠派系山頭林立又自成體系,既有經濟上競爭關係,也有政治上的對抗關係,彼此還有各自體系內大大小小的包袱,又牽涉到地方與區域的經濟發展,利益很難調和。若要調整產業佈局,就得花上很長時間才能見效,操之過急就可能造成鋼鐵廠倒閉裁員,既影響各地經濟發展,還會危及社會安定。因此,鋼鐵業在中國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誠如大陸外交上經常說到的「兩國之間的貿易是互利互惠的行爲,不是一方給另一方的恩賜」,許多歷史經驗證明以政治理由發動貿易戰到最後都是雙方受害,通常達不到預定的目標,短期內或許有點政治效益,但長期而言在經濟上常常是白忙一場。從過去國際上多數貿易制裁的結果觀察,最後只是改變商品流向,很難做爲有用的槓桿來真正達到政治上的目的。中澳之間近年來爆發的政治風波中,雙方還得維持邊吵架邊做生意的尷尬狀態,正是最好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