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早、投小、投科技,投資者的“熱錢”涌向這些領域

2024年,投資領域的冰火兩重天正在上演。

在中國投資年會·有限合夥人峰會現場,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在過去一年當中,儘管國內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趨於謹慎,但包括先進製造、新能源等行業在內的賽道仍然吸引了大批資本涌入。在保持敏銳市場洞察力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也傾向於站在行業週期的角度,用長期陪跑的耐心,在不確定的市場中激發更多價值。

“我們COO的辦公室幾乎每天都會有幾撥人過來拜訪。”一位深圳機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儘管公司才成立不到兩年,但“不缺錢,也不缺投資人”,“誰能夠給我們帶來產業鏈上的賦能,誰投得更快,誰才能擠進我們投資人的名單”。

儘管研發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商業化落地也並非近在眼前,但推動科技進步、變革人類生活的願景,以及風險回報的誘惑,依然吸引着諸多機構入局。投早、投小、投科技,已經成爲了行業的共識。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近年來,行業環境和政策的變化使得先進製造、新能源、醫療行業等板塊均呈現了投資規模更大、投資者更早佈局的趨勢。

然而,並不是所有行業都是投資者們追逐的對象。根據投中研究諮詢事業部披露數據,國內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趨於謹慎,投資規模退回了2016年的水平,但平均交易規模有所上升,也顯示了在下行週期內,投資者對於行業確定性的要求更高。

此外,根據披露數據,截至10月20日,2024年A股市場的IPO只有73個,而去年同期大概有將近300個。同時,IPO中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滲透率也降低了,今年只有60.08%,幾乎是歷年最低。

“企業從B輪到C輪的融資間隔明顯拉長,在機構扎堆投早、投小或者做併購的情況下,成長期投資被系統性忽視。”投中信息首席執行官楊曉磊表示,種種因素疊加之下,中國的VC/PE在成批出清。截至10月底,今年新設的管理人數量只相當於清退數量的十分之一,這導致管理人的數量在快速下降。“去掉國資之後,真正市場化的管理人並不多。”楊曉磊表示,中國的管理人數量實際上是不足的,如果進一步減少,會加劇企業端的融資壓力,使得創業活躍度降低,對長期創新不利。

與此同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陳文輝也在大會中強調了創投基金退出機制的重要性。陳文輝認爲,解決退出問題是激活創投市場、吸引更多耐心資本的關鍵,也是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一環。“耐心資本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尤其是科技創新領域。”

中金資本董事長單俊葆也表示,要關注新技術革命的週期起點,尋找有“翅膀”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也在強化自身投後賦能的能力”。所謂“翅膀”,即對公司本身所在行業的賦能,可能是直接的訂單,也可能是幫助企業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機會,這對初創型的科技企業來說,是更現實也更具體的幫助。

上述機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初創型科技企業進入到能夠展示階段性發展成果的時候,會涌入大批的投資者。“很多初創型科技企業也會在意投資機構本身的背景對產業鏈的賦能、背書能力。”他說,大部分機器人企業當前的募集資金最主要的用途都是用於研發投入,有小部分的企業也開始將資金投入到商業化佈局當中,“畢竟需要讓市場看到回報,哪怕僅僅是展現回報的可能性”。

新技術出現之初,行業內總有聲音:這到底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還是新一輪的泡沫?楊曉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行業角度來說,對適度的泡沫保持開放態度,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水至清則無魚,適度泡沫代表了非對稱信息和非共識觀點,這些因素可以激發企業創新和財富創造,從而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任何一個繁榮的行業,原則上都需要有泡沫,不是一眼看到底的,泡沫全撇去了行業怎麼轉?因此,我們希望看到一些行業的泡沫再回來。”楊曉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