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98家企業實現上市或被併購,他這樣佈局丨投資人說

最低迷的時光已經過去

逆勢投資往往是正確的

第一財經:創投業承壓的當下,“募資難”進一步凸顯,與此同時,IPO放緩,退出也變得更難。作爲一家老牌創投機構,聯創資本已經成立25年,相信這25年來,你們也經歷過市場的各種變化。那麼過去行業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低谷期,您有什麼“過來人”經驗可以借鑑嗎?

韓宇澤:當下,我們依然面臨着融資難的問題。連續兩年多,人民幣股權融資規模是大幅度下降的。第二個,我們依然面臨的是投資難,因爲經濟下行,企業想要拿到投資非常難。資金供給少了,還有的項目由於經濟環境的變化,原來的估值和今天已經不能相符,所以很多機構都感覺到,想要融到錢(很難),特別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的融資難的問題。第三個就是退出難,特別是近兩年,我們退出的上市公司的案例也是連續兩年下跌的。去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同樣也是這樣,從2021年以來也是斷崖式下跌。回到A股,我們看到去年在國內上市的只有279家企業,和上一年或前幾年相比都是大幅度下降,融資規模下降幅度大概在40%左右。

但是從我們這麼多年的經驗來觀察,我發現,逆勢佈局、逆勢投資往往都是正確的。因爲在逆勢的時候,對於項目你看得更清楚,估值更低。我們的經濟終究會轉暖的,相信我們已經基本上走出了低迷的這一段時光。隨着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今年又推出了“國九條”,即將又要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我們相信,未來我們對於經濟應該可以適當地樂觀起來,積極地去做逆勢佈局。所以這個時候,我想借用王陽明先生的那一句話,人生最大的底牌就是向前看。

期待銀行和保險等中長期資本進入股權投資領域

第一財經:其實對於機構來說,最難的,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拿不到合適的錢,一個是無法通過IPO退出。但是對於創新和投資,政策大方向肯定是非常鼓勵的,我們看到“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曾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那麼,對於紓解創投機構的募資困境,您有什麼好的政策性建議嗎?

韓宇澤:資管新規推出以後,使得商業銀行原來大量的進入股權投資領域的資金,退出了市場。國家一直強調,提升直接融資的佔比,我們看了一下統計的數據,2016年-2017年的時候,我們直接融資的佔比已經提到了大概12%~16%之間,而現在實際上這個比例下降到9%左右。真正的股權投資機構它是風險偏好型的,商業銀行它是風險厭惡型的,那麼在經濟下行的時候,你得讓風險投資者加大布局,它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我們從全世界長期股權投資的配置來看,股權投資它雖然流動性差,但是它長期是能夠戰勝市場的。它的收益、IRR(內部收益率)在全球應該是處於一箇中上的水平,它是真正地把大量的民間資本投向了實體經濟。

第二個我就覺得還是保險資金。此前保監會規定,保險機構的權益類資產配比最高在25%,今年我看到相關的新政策,又把這個比例提升到了40%。但是保險公司在股權投資的配置上依然主動性不夠,這和當下市場的低迷有關。但是我覺得,作爲一個長期投資,一定是逆勢來佈局。

像上海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9個方面32條措施,這個政策出臺就很好。它其中提到了,可以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登陸資本市場,也支持股權投資機構去發行中長期債券。我覺得這個提法就很好,因爲我們現在整個的投資交易都是靠市場去募資,如果有這種債券,週期又比較長,它能夠有效地緩解當下無論是投資,還是併購的資金的缺口。

IPO收緊背景下

建議激活國內併購市場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第一財經:您談了很多對募資端的一些政策性的建議,其實核心的要義就是引導中長期的資金來入市。對於退出端呢,除了IPO之外,是否也有其他比較好的路徑選擇,比如併購、S基金之類?

韓宇澤:是的,實際上你看我們股權投資,它的邏輯就是投資、退出,然後再投資,退出是最核心的中間環節。如果沒有良好的退出,就難以讓有信心的資金進來,所以這個很重要。我們感覺到去年IPO就已經大幅度下降了,今年大家感到IPO收得更緊。怎麼辦?我覺得這時候要激活併購市場。

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從成熟市場來借鑑。你看美國市場在1996年的時候,上市公司的數量突破了7000家。今天,美國市場的上市公司有多少家?僅僅只有4000家左右,很多時候還小於4000家。它不是正增長的,是負增長的。但是,整個美國市場的市值從那個時間點到現在,大概增長了2.4倍。市值還在大幅度增長。爲什麼?它就靠併購,把很多的上市公司做強做大。所以我是覺得,在當下我們真的應該及時調整我們併購重組的政策,激活併購市場。我們大量的上市公司,它需要發展,它需要整合、做大市值。還有大量的優質企業,由於上市門檻收緊了,門檻提高了,但它急於尋求新的發展,或者希望能和上市公司合作,我們就得給它這一條出路。

新材料行業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5%

新技術有望帶來顛覆性影響

第一財經:嚴峻的環境往往倒逼整個行業更好的精選賽道。我記得您曾說過,每個機構都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熟悉的行業最好不要碰,且您十分看好新材料這一賽道。那麼在今年,您還是依然看好這個賽道嗎,它的增長邏輯是什麼?

韓宇澤:非常同意,人還是做自己擅長的事,賺自己認知和常識內的錢,否則肯定不一定能賺到錢,甚至會出現系統性風險。我們這幾年投了一些新材料項目,因爲中國的新材料行業正處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在三、五年以前,這個行業的複合增長率在20%左右,現在我估計,整個行業的增長率大概在15%~18%之間,它依然比我們GDP5%的增速高得多。更關鍵的是,我們發現,我們有30%左右的新材料企業正在努力地在全球範圍內超越和追趕同行。而且這個行業的很多產品出來以後,它可能是革命性或顛覆性的。

比如像今天新能源的汽車,現在大家都積極地佈局固態電池,它實際上就是一種新材料觸發的新產品,它的附加值,未來的穩定性、安全性會非常好。比如說像光伏,它是中國在全世界非常有競爭優勢的行業,我們已經很領先了,但是過去光伏的轉換效率大概就在18%-23%左右,我們現在新一代的異質結電池片,這種新的電池片轉化效率達到25%,它都是革命性的,對整個行業的拉動效用很大,這些都是新材料帶來的(技術)革命。

佈局項目往往橫跨新材料 新能源或綠色環保等細分領域

第一財經:可否透露一二,近年來您佈局的具體項目情況?

韓宇澤:我們佈局了像電子元器件,甚至像核聚變行業的一些先進的材料。有一家企業已經成功地走向資本市場。因此即便在去年市場低迷的時候,我們依然獲得了一個非常好的回報。

我們還在積極地佈局全降解材料,2025年中國將實行全面“禁塑令”,禁止塑料袋或者餐盒,很多的飲料吸管都不能使用塑料物,因爲它在加熱過程中會產生危化物,對人體造成損害,對環境也會造成嚴重的白色污染。那麼,生產全降解材料的企業在中國都有望快速成長,未來的市場空間很大。我覺得未來幾年,這樣的企業還會爆發式增長。同樣我想介紹的,像新能源新一代的正極材料,新能源裡面的隔膜,以及光伏電池裡面的異質結、TOPCon這一類的電池片,包括未來可能還有一些鈉離子電池,鈣鈦礦疊加的這種材料,我們都會積極去佈局。

滿足多個投資邏輯的項目

其確定性和市場空間都更大

第一財經:所以我可否理解爲,您遴選的項目,往往是橫跨新材料、新能源或綠色環保幾個行業,或者同時符合這幾個行業的投資邏輯的?

韓宇澤:對,我覺得的確是這樣。比如說,很多項目,它既屬於新材料,同樣它又屬於新能源行業,甚至是節能環保領域裡的項目,我覺得這樣的企業,它未來的成長、它的確定性、它的市場空間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其實我們投一個項目,投一個企業,我看重的是未來。而且這些企業,很可能它們不僅是在中國,它們在世界都是領先的。投資這樣的企業,心裡會比較踏實。當下大家都說“耐心的資本”,我們陪着這些企業跨越困境,跨越週期,我想一定會贏得未來的。

聯創資本免責聲明:

本文所載內容僅供專業投資者參考使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所載信息或所述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值班編輯: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