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電視劇“出海熱”的背後

原標題:土耳其電視劇“出海熱”的背後

莫蕎菲

乘坐熱氣球迎接卡帕多奇亞的旭日,穿梭於索菲亞大教堂品味千年建築的歷史底蘊,漫步厄呂代尼茲海灘守望地中海的潮起潮落……這或許是大多數人談及土耳其時,腦海裡最先閃現的畫面。然而在過去的30多年裡,土耳其還在悄然打造它的另一張“名片”。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近日刊文稱,土耳其目前已成爲全球第三大電視劇出口國,僅次於美國和英國。2022年,土耳其電視劇出口超過6億美元,佔世界影視業出口約25%的市場份額。

在土耳其已出口的100多部電視劇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劇集之一《壯麗世紀》遠銷全球150多個國家,覆蓋超過5億觀衆。

土耳其電視劇產業的崛起和出海之路,還得追溯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

1974年,土耳其第一部電視劇《不倫戀》誕生。7年後,該劇被引入法國。1986年,根據小說《鷦鷯》改編的電視作品《真愛無敵》向蘇聯出口。

這一時期,由於土耳其國內只有一家電視臺,即成立於1964年的土耳其廣播電視機構,土耳其本土製作的劇集數量有限,作品“飄洋過海”更是零星現象。

真正讓土耳其電視劇產業闊步前進的起點,是該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1993年,土耳其修改了憲法第133條款,賦予私營廣播電視機構合法地位,由此打破了土耳其廣播電視機構在國內傳媒業的壟斷地位。

緊接着,外部資金源源不斷地涌入,後來被稱作“土耳其五大傳媒集團”的多安集團、烏贊集團、比爾蓋集團、土庫魯瓦集團和柯克馬茲·伊吉特集團相繼成立,並掌控了土耳其絕大部分私營電視臺。爲收割更大的市場份額,各家電視臺打起了“收視戰”。在此番激烈競爭下,土耳其本土的高質量電視劇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同時也醞釀出成熟的電視劇產業鏈。

2001年,土耳其爆發經濟危機,在國內金融業等產業遭受重擊的背景下,土耳其政府開始大力扶持傳媒產業發展,其中就包括爲電視劇創作和發行提供政策支持,並對出口海外的電視劇提供大量價格補貼。

此後,土耳其電視劇開始在海外“過關斬將”。2005年,土耳其肥皂劇《白銀》在阿拉伯世界收穫熱烈反響,劇終集觀看人次超過8500萬,比當時土耳其全國人口還要多。2006年,熱播喜劇《一千零一夜》的版權被賣到了80多個國家。以《白銀》《一千零一夜》《壯麗世紀》爲代表的歷史、愛情和家庭倫理題材,已成爲土耳其電視劇“出海”的支柱主題。

土耳其通信局局長法赫雷廷·阿爾頓近日表示,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全球對土耳其電視劇的需求增長了183%。業內人士估計,2023年土耳其電視劇出口總額有望達到10億美元。

不過,土耳其電視劇出口也存在一定侷限性。

土耳其電視劇重點面向非英語國家和第三世界,尤其以中東地區爲最主要的市場。據《經濟學人》週刊報道,2023年,土耳其電視劇三大進口國中,就有兩個國家來自中東,分別是沙特阿拉伯和埃及。

這一現象不足爲奇,畢竟土耳其就位於亞歐交界處,與中東地區國家在歷史和文化上頗有淵源。土耳其也採用本土化的發行策略,針對阿拉伯國家受衆推出了各地主流方言配音的定製版電視劇,提高了土耳其劇集在當地的佔有率。

另外,一些國家爲保護本國的電視劇行業,已明令限制土耳其電視劇在白天和黃金時段播放。受到國家關係的影響,有部分中東國家電視臺一度停播土耳其電視劇。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