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柏林圍牆30年…德國仍有「隱形裂縫」 政治、女人連可樂都不同

柏林圍牆倒塌30年,德國各地仍存有不少差異。(圖/路透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1989年11月9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GDR)宣佈取消對東德人旅行限制後,雀躍的羣衆歡呼,柏林圍牆被迫開放,直到1990年東德正式決定拆除這個堅固的系統。然而30年後,一道無形的障礙仍在德國延伸,雖然緩慢分解,它卻仍是在那裡。

CNN報導,柏林圍牆30年前被推倒,除了撼動歐洲各地,也替數百萬東德人帶來希望,人們感到自由與團結。而柏林圍牆才倒塌不到1年,兩德便於1990年10月30日完成統一

然而,統一後的德國是否就完全沒有歧見?柏林洪堡大學社會學教授莫(Steffen Mau)觀察到,許多差距已經縮小,尤其是在經濟方面,「但在態度與心理上仍有很大不同」、「東西德間,人們如何看待前東德有很大差異,人們如何信任民主機構,他們對菁英或媒體的看法,以及與俄羅斯的關係」,人們怎麼看待自身或國家的觀點,其實也各有差異。

莫說明,多數西德人會說現在已沒有區別,歧見在轉型過程中消散,然而,許多東德人仍認定東西間有着明顯的不同,事實上根據一些調查,多達一半的東德人自覺是「二等公民」(second-class citizens)。

▲柏林圍牆倒塌,東德人民開始享受自由,卻也有許多不適應之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自柏林圍牆倒塌以來,東部在財富方面必須大力追趕上西部;數十年的共產主義當時摧毀經濟,人民普遍非常貧困。1991年,東德人均GDP爲9701歐元,西德則爲2.2687萬歐元;雖然過去30年來差距縮小很多,但東部在GDP與收入部分仍舊落後。

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表示,許多德國最富有的人都在西邊,雖然東德城市生活水平正接近西方,但東部缺乏頂尖的大公司和高所得居民

根據哈雷經濟研究所(Halle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數據,德國500家大企業中,只有36間把總部設在東部。施密丁補充,隨着東西間的差距變小,另一個問題是德國農村地帶與城市的距離,「東部通常比較鄉村感,新的經濟劃分反映出舊的,東部有更多被拋下的地區。」

除了上流社會的領導人多來自西部,這種差異在運動中也很明顯,德國足球甲級聯賽(Bundesliga)中的18支隊伍中,只有2個來自前東德。總體來說,東部人口高齡化、更窮且男性比例高,這是柏林圍牆倒塌後,大批東德人離開該地區所造成的。

遊客觀賞柏林圍牆的遺址。(圖/路透)

兩德統一以來,估計200萬人離開東部前往西部,特別的是其中三分之二爲女性。莫表示,婦女在前東德其實有着強大的身分地位,「男女很早就結婚,也很早離婚,(在東邊離婚率非常高」、「所以女性非常獨立,不只是男性事業的一部分,她們有自己的事業,非常充滿自信」。

莫補充,來自東部的女性也更能融入西方社會,當許多男性返回東部後,女性卻留下來,替自己開創美好生活。他舉例,在德國3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約有200人擔任董事,其中只有4人來自東德,但其中3名都是女性,「東德女性是成功的」。

儘管德國統一30年,各地的教育水平仍存在差異。東部的學生在閱讀、數學考試都能拿下較高分高中畢業考試方面,來自東德的學生也勝過西邊的同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形容,學校是讓東德人值得驕傲的地方。

前西德的教育體系早期雖然把孩子劃分爲不同的能力族羣,但東方的教育體制更加公平。不過當柏林圍牆倒塌時,東邊渴望用西方的方式行事,甚至也包括教育;牛津大學研究員貝塔擇(Bastian Betthäuser)表示,這導致東邊教育體系變得不平等,有些孩子可以表現良好,但有更多孩子被遺忘。

政治方面,德國仍有嚴重分歧經歷共產主義的選民更有可能支持極右派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莫表示,此種結果有部分來自過去的創傷,對於前東德人來說,統一後的生活非常艱難,他們的社會就像以閃電般的速度在轉變。

「許多人經歷失業、長期的不安全感,甚至存在危機,結果是他們發展出保持與捍衛的習慣,不願接受更多社會變革。」莫說明,民粹主義落在肥沃的土壤,「人們非常願意說『他們保護我們擁有的東西、文化、邊界』。」

依據官方數據,其他不同之處還包括西邊越來越多婦女沒有生小孩,東邊則有未婚情侶生下孩子。此外,西方的居民擁有更多的汽車,另外根據市調公司GfK資料,東德人比較少購物、喜歡大型超市,西德人則傾向選擇規模較小的雜貨店

就連口味也是有所不同,東德人仍對自家的老品牌保持忠心,包括改良過甜味的Vita Cola。東部地區的人喜歡吃更多的肉,西邊的人則是傾向享用甜食,此外,東德人還更喜歡泡澡。

►柏林圍牆倒塌原因…竟是東德官員「誤解」指令 現場記者大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