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林蔭大道 北市積極綠化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臺北市的行道樹綠化算是做得不錯的都市,甚至國外學者來訪時,看到地價昂貴的仁愛路敦化南北路及中山北路沿線的綠蔭效果,都感到很訝異。而臺北市目前推動「林蔭大道計劃」,每年約多種一千棵樹,要讓臺北更成爲一個適宜居住的城市

臺北市公燈股長林賢達表示,臺北市目前行道樹計九萬多棵,前十名樹種榕樹(一五○三六棵)、樟樹(九二三四棵)、茄苳樹、臺灣欒樹、白千層、楓香黑板樹、小葉欖仁、大花紫薇、水黃皮

因竄根問題而被詬病的榕樹爲行道樹種之首,林賢達解釋,早期因榕樹生長快速,綠化成效良好,故選擇榕樹做爲臺北市市樹,但因榕樹栽植於人行道樹穴根部受限於狹小樹穴,爲求更多的養分水分根系朝向隙縫處生長,造成部分榕樹根系竄根,使得人行道舖面隆起等問題。

林賢達說,其實接到民衆抱怨榕樹竄根的件數並不多,故不會特意去移除。他笑說:「臺北市的榕樹若都不見了會很恐怖,民衆抱怨沒有樹蔭電話會接不完。」他說其他較具問題的樹種如「掌葉蘋婆」,開花期間會散發一股濃烈的臭味,但影響期間大約一週,且臺北市種植數量十分稀少。

黑板樹爲臺北市前十大樹種之一,但也有竄根、易折枝問題,其他如木棉落果影響行車安全及棉絮紛飛,橡膠樹也是竄根、易折枝,刺桐近來有刺桐釉小蜂危害第倫桃的果實堅硬掉落易傷人海檬果的果實有劇毒陰香則經農委會通報對土肉桂有排擠效應避免使用。林賢達說,此類問題樹種,目前臨缺不補植原樹種,改由較優良的樹種補植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