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大家手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生態文明建設“快車道”上行穩致遠,要以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爲方向動力,努力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景象不斷呈現在人們面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人民羣衆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民羣衆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生態文明建設“快車道”上行穩致遠,必須順應人民羣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方式,並從中創造新的增長點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美麗中國建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例如,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下降23.1%,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確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必須以更強的定力、更足的動力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抓好已出臺改革舉措的落地,及時制定新的改革方案,牢牢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的方針,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幹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質量是一個重要指標。經過幾代人接續奮鬥,當前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勝利在望,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圓滿實現,我們即將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當前,生態環境建設領域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讓全面小康成果更實、成色更足、質量更高,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採取更有效的政策舉措,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環境治理騰出更多生態環境容量,不斷創造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量,通過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