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理標誌+”潛能

地理標誌產品不只是一款簡單的農產品或一紙標識,而是蘊含着特定地域、歷史的文化信息,大有文章可做。應努力推動地理標誌產品成爲一個區域特色文化傳承的“金名片”,甚至成爲一把推動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的“金鑰匙”。

目前,我國地理標誌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水平普遍不高,產業鏈和價值鏈延伸不足,沒有充分發揮地理標誌對當地發展的促進作用。各地應在挖掘、傳承、保護的基礎上,找準地理標誌助推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着力點和作用面。

挖掘“地理標誌+”潛能,將地理標誌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有機整合。探索“地理標誌+加工製造”“地理標誌+文化創意”“地理標誌+生態旅遊”等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產業協同發展,有效提升地理標誌的產品附加值、市場空間拓展能力和品牌競爭力,推動區域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產業化發展是地理標誌產業融合發展的必經之路。各地應做好政策引導和支持,明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產業化發展路徑,出臺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選取一批基礎好、帶動強、效益高、潛力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開展試點示範,進一步推動地理標誌產品產業化發展。

促進地理標誌產品產業鏈條延伸。各地需進一步建立完善集地理標誌產品種質資源保護、生態種養、標準化生產、市場營銷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集中力量培育和打造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知名度高的地理標誌產品龍頭企業、示範園區,做大精深加工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價值鏈。

加強地理標誌產業服務配套建設。加快建立地理標誌產品行業標準、信息服務、技術支撐、創新研發、檢驗檢測、電商銷售、人才培養等立體化服務體系,促進產業擴面、提質、增效,提高地理標誌農產品標準化、規範化發展水平。 (經濟日報記者 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