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銷量首超燃油車,繼續挖掘國內市場潛力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遲雨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過了燃油乘用車。

8月8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月度數據。數據顯示,7月常規燃油車零售84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7%;7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87.8萬輛,同比增長36.9%,環比增長2.8%,市場滲透率51.1%。

對中國汽車行業來說,這無疑是歷史性的一刻。

今年3月,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預計,“估計未來三個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能會突破50%,甚至會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主導地位”。

現如今,王傳福的預測完全得到了驗證。而這一歷史性節點,比原定的2035年國家規劃目標提前了11年。

如何看待國產新能源車的成功,接下來我國汽車行業將迎來什麼樣的發展趨勢,在“新能源乘用車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過燃油乘用車”的事實基礎上,結合近期兩個熱點話題,可以得出清晣的答案。

一是小米在7月份傳來好消息,小米SU7以1.3萬輛的銷量,超越特斯拉Model3,成爲20萬以上純電轎車第一名。

二是巴黎奧運會期間,一輛停在盧浮宮前、掛着綠色蘇A車牌的蔚來新能源車突然成爲了網友關注的熱點。

江蘇人周駿是這輛車的車主。他從南京出發,歷時30天,途經10個國家,自駕行駛1.4萬公里,在奧運會開幕的前兩天抵達巴黎,然後觀戰了中國女排和國乒的比賽。周駿還計劃自駕前往瑞典參加越野跑,去冰島登山……

兩個話題似乎類別不同,但其指向卻高度一致。

以蘋果公司的強大,十年燒光數十億美元,最後只能黯然宣佈放棄造車計劃。反觀小米,不但造出了車,而且還能力壓風頭無兩的特斯拉,說明了什麼?

首先這證明了中國發展新能源車的體系優勢。生產一輛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新能源車,在強大的設計能力之外還要有生產能力,這種生產能力不僅僅是指可以將車造出來,而且還要有較高的性價比。放眼全球,當下只有中國纔有這樣的優勢。

其次,也說明中國消費者對國產新能源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對國產新能源車的質量和技術有信心,所以連周鴻禕這樣的傳統豪車目標人羣也擁抱了國產新能源,小米SU7剛剛生產出來就迎來了大賣,一箇中國車主則用一趟歐洲自駕遊粉碎了圍繞純電車的“續航焦慮”和對國產新能源車的濾鏡。

不難發現,在這個7月,“綠牌”實現歷史性突破,從“星星之火”變成了“燎原之勢”,實在是水到渠成之舉。其印證中國汽車工業借新能源實現“彎道超車”的決策和道路完全正確。

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

站在這一新起點看向未來,隨着我國汽車製造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以及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融入,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很大增長潛力可挖,我國新能源汽車必將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依靠不可動搖的體系優勢,接下來,中國車企需要用更好的產品、技術、服務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並不斷向海外拓展,努力打造出屬於中國的世界級汽車品牌。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