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藉助先進技術提升“治水”能力
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道 據拉美社2月1日報道,中國水利部日前宣佈,中國現有報汛站點15.4萬處,地下水監測站3.5萬處,取水計量監測設施153萬處。報道指出,這些進步是中國通過基礎設施現代化改善水資源管理的努力的一部分。
據報道,上述設施是“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夯基提能行動計劃的組成部分。該計劃是一項結合了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等先進技術的綜合計劃。
據介紹,水利部爲流域、水網和工程項目開發數字孿生系統,爲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支撐。
2024年,中國發射了第一顆水利專業衛星,名爲“水利一號”,它與由3200多架無人機和安裝在鐵塔上的5.3萬個監測攝像頭組成的網絡相輔相成。
通過這些工具,可以在數字環境中實時繪製河流、湖泊和水利工程圖。
此外,水利部正在推進數據匯聚、模擬仿真、決策支撐一體化平臺建設,以提高災害防禦能力和對資源的精細化管理。
三峽、丹江口、小浪底和大藤峽等旗艦工程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數字孿生系統,提高了安全運行管理水平。
水利部表示,已初步建成河套、淠史杭等49處數字孿生灌區,全國建成709個縣域農村供水數字化管理平臺。
數字孿生是物理實體對象、系統或流程的虛擬和動態呈現。
它使用實時數據、傳感器、計算模型以及AI、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來模擬、預測和優化物理實體的行爲。(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