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美國債利率差創22年新高 市場提前測試人民幣貶值底線
中共確定「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方針後,外界預期人民幣將迎來一波貶值浪潮,市場開始試探中國對人民幣貶值的底線。(圖/Shutterstock)
近日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方針後,外界預期人民幣將迎來一波貶值浪潮,作爲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的中美收益率差,已擴大至2002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全球貨幣市場已經開始試探中國對人民幣貶值的容忍程度。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12月11、12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方針後,中國的長期利率正在下降。英國LSEG的數據顯示,中國10年期國債(基準債券)的收益率12月13日一度下降到1.769%(債券價格上升),連日來持續刷新歷史新低。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物價上漲壓力使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至4.33%。人民幣與美元的收益率差時隔22年首次超過2.5%。
報導說,2007年中國的長期利率曾超過5%,這是因爲企業旺盛的設備投資需求導致資金供求持續緊張。目前,由於房地產不景氣導致資金需求停滯,廣泛年限的利率下降。2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跌破2%的心理大關。
中共在確定2025年經濟運作方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將適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而在經濟工作會議前幾天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共將2009年雷曼危機後首次的貨幣寬鬆政策推上臺面,並首次使用了表示擺脫傳統型經濟刺激措施的「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的說法。
不過,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否討論了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市場上有觀點認爲,不能排除2025年央行採取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在資產負債表上購買積極財政政策下不斷增加的中央政府債務等措施。
而由於房地產不景氣的長期化,中國大陸正陷入物價持續低迷的通貨緊縮現象。金融市場越來越多觀點認爲,中國央行遲早會不得不採取購買國債、量化寬鬆等非傳統貨幣政策。
報導認爲,這種貨幣寬鬆的擴大將通過中美利率差進一步擴大,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在13日白天的上海外匯市場,人民幣一度貶值至1美元兌7.2798元。如果人民幣跌破2023年9月8日創下的7.351元兌一美元,將是2007年12月26日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最低水準。
外媒指出,中國目前正在牽制人民幣避免過度貶值,北京決策者正在考慮在2025年再允許人民幣較大幅度貶值,用以應對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提高貿易關稅。
中共政治局會議已刪去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的表述,主要是爲應對川普競選期間提出對中國徵收60%關稅的承諾,而爲對抗美國高關稅政策,中國可能允許人民幣在一定範圍內貶值,以支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