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不要錯誤解讀習近平的善意

社評

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萁日前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要求把臨時提案中的「中國」改爲「大陸」,提案最後獲得通過。但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沒有必要刻意把中國一律改爲大陸,民進黨團書記長莊瑞雄批評,不敢承認自己是主權獨立國家,太沒出息,綠媒更是一片批判聲浪。

國家名字不可隨意改

對許多民衆,尤其年輕世代來說,把臺灣當國名,稱對岸爲中國,似乎很自然,這跟民進黨從陳水扁到蔡英文執政以來的臺獨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加上民進黨政府只要國際社會使用「臺灣」就興高采烈,更加深國人臺灣是國家的認知。

2021年「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成立,外交部大肆宣揚這是歐洲第一個以「臺灣」名義設立的代表機構,視爲重大外交成就。可惜高興不過3年,正在爭取連任的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公開表示,我方代表處應該比照國際慣例,將「臺灣」更名爲「臺北」。

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國際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機構將「臺灣」視爲國名,我們僅存的12個邦交國,建交的對象也是中華民國而非臺灣。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對臺灣的稱呼都是「中國臺灣」(Taiwan, China)。「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臺灣放在非國家的「ISO 3166-1」,代碼是「TW」,或「TWN」,代表「臺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2007扁政府曾在瑞士法院提起訴訟,認爲ISO對臺灣的名稱違反臺灣的權利,要求ISO改正,但ISO主張臺灣不是國家,不具原告適格,法院駁回了這個案子。ISO另一處把臺灣放進3166-2,表述中華民國實際控制的領土爲臺澎金馬,但英文名稱是CN-TW。臺灣無論是出現在ISO 3166-1還是ISO 3166-2,地位都是「中國的一省」。

臺獨人士走出臺灣會發現,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承認有個叫做臺灣的國家;在正式的國際機構裡,人們指稱中國,其中包含臺灣在內,在國際社會,我們無從自外於一個我們也在其中的名稱,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稱對岸爲中國並不合理,就國際法來說,也不合法。

立陶宛走回國際慣例

就算臺獨人士認爲在臺灣內部劃分「中國」和「臺灣」來過「兩國論」的癮,也是有問題的,《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將中華民國分爲「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這2個地區之間的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則以《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予以規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確定義臺灣地區是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大陸地區是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

過去24年來,民進黨執政時間長達16年、佔了3分之2,仍沒有改變以上相關規定,民進黨政府既沒有修憲、也沒有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主管機關陸委會。只要陸委會還存在,就表示執政者仍然承認對岸是大陸,而不是另一個叫做中國的國家;想必做過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也很清楚,無論面向國際、兩岸關係還是臺灣內部,並不存在臺灣單獨成爲一個國家的空間。

蔡英文剛上任的2016年6月,時任外交部國傳司司長彭滂沱擅自要求把外交部文件對國家的簡稱由「華(中華民國)」改爲「臺(臺灣)」,引發高層不滿,馬屁沒拍成,彭被撤換主管職,可見蔡政府清楚底線何在。

民間文書或私下用語稱對岸爲中國,法律或許無法干預,但官方文書和官方用語必須謹慎,不要錯誤解讀習近平的善意,認爲大陸會接受兩國論。臺海情勢詭譎,傅萁的提案合情合理合法,更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