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習近平釋善意 兩岸破冰三步走
旺報社評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考察福建,如預期般發表涉臺談話,他期許福建要「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要求福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這是習近平時隔2年再度談兩岸關係,傳遞的訊息非常重要,應可以用「謹慎樂觀」加以解讀。
習近平此次在福建的對臺論述,未提兩岸情勢「嚴峻複雜」,也未強調遏制臺獨和反分裂,還略過「九二共識」或「統一」等政治概念,因而有人預判兩岸離春暖花開不遠。習的表態的確相當溫和,但從他在福建的行程和官方通稿的整體架構來看,兩岸「冰凍三尺」的局面仍未打破。
需注意到習近平此次對臺談話,更多隻是「就福建談兩岸」,並沒有太多對臺喊話的意思。福建是大陸對臺重點省分,更何況習在福建擔任地方大員任內曾積極推動對臺交流工作,習到福建談臺灣是應有之義。但是,習此次只有涉臺談話,並未安排涉臺行程,繞過了廈門、平潭這兩大福建對臺「橋頭堡」。
習近平要求福建「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這句話是在新華社通稿開篇出現,與其他三個「更大」相併列,說明「融合發展新路」的地位很高,至少對福建來說是該省現階段「四大任務」之一,這個表述也出現在大陸十四五規畫之中,與《習五條》要求福建「新四通」的理念亦一脈相承。但習未就福建如何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做較細闡述,篇幅也較短。
不難發現,習近平這次並沒有什麼興趣討論臺灣,一方面當然折射出目前兩岸政治僵局難解,作爲大陸最高領導人不方便也不願意說過多,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臺灣問題並非北京所急迫處理的事項,短期內期待兩岸關係大開大闔也不切實際。不過,習近平強調「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
首先,「以通促融」很明確就是希望兩岸儘快恢復人員往來,並且期待福建能夠先走一步,這實質上就是對蔡政府推動疫後兩岸交流的正面迴應。其次,在大陸網路仇臺情緒高漲,民間輿論對「惠臺富臺」一片質疑和撻伐聲中,習仍然重申「惠」與「情」,就是回擊那些鼓吹「窮臺」的民粹,表明北京反獨不會以損害臺灣民衆利益爲代價,根本目標還是兩岸融合、心靈契合。
蔡總統新年寄語兩岸恢復交流、陸委會新任主委邱太三更是期待春暖花開,儘管這些訊號都遭到國臺辦多次駁斥,但習近平此次在福建的對臺表述,至少可以視爲陸方的確有意願從恢復民間交流開始,邁出兩岸相向而行的一步。
兩岸把握今年國慶時機
拜登上臺、疫情趨緩、大陸經濟社會穩定成長,構成了有利於兩岸關係改善的最重要三大外部因素。雖然美中競爭的劇烈性不可低估,但拜登政府起碼在臺海問題上嚴守分寸,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不會主動挑起戰爭邊緣策略。所以如何讓兩岸關係從過去幾年的「危機管理」逐漸轉變爲「機遇管理」尤爲重要。
大陸對臺重量級學者周志懷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就是陸方期待把握好兩岸關係改善機遇的訊號。從現在開始到今年10月,相信是兩岸把握機遇、改善關係的最關鍵窗口期,如果善加利用、積累互信,兩岸關係就有希望真正春暖花開。而其中蘊含了「三步走」的路線圖。
第一步,兩岸官方在今年上半年之前,應該各自頒佈並執行單方面鬆綁兩岸民間交流的政策措施,這部分不需要兩岸協商,在疫情總體受控下也無民意阻力,陸委會宣佈恢復大陸商務人士來臺就是其中一例,希望類似的政策越多越好。
第二步,如果雙方均各自鬆綁兩岸交流的限制,並在過程中未出現反覆或摩擦,這就爲下半年開始,兩岸利用現有協議管道處理一些需要溝通協商的事務性議題創造了條件,事務性溝通未必要坐下來談,只要雙方有函電、公文往來即可。
兩岸應該抓住今年中華民國110週年國慶(大陸稱辛亥革命110週年)時機點,雙方領導人互釋建設性訊號,尤其是蔡總統如何說清楚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關係、如何依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兩岸關係定位做出更清晰的表述。屆時兩岸若能就此達成共識或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就能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