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用大數據解決城市治理難題
北京市大興區日前違建戶公寓大火釀成19死悲劇,讓政府決心拆除大量違建戶,但拆遷過程過於粗暴,讓許多低收入戶頂着寒冬無家可歸。(中新社)
北京市正進行兩項大規模整治行動:一是爲清除火災安全隱患而拆除違建房屋,二是爲恢復美麗天際線而拆除建築物廣告標幟,卻引起重大爭議。這兩項雷厲風行的拆除行動,本是爲求城市生活更安全、環境更美化,理應得到民意支持,未料卻引發輿論反彈。究其本因,應思考現有的城市治理方式是否跟得上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近年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如今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尋找創新突破以實現轉型發展,政府管理層面的城市治理亦應與時俱進,「一刀切」的治理方式,恐難滿足加速式成長的社會需要。
大陸已將城市治理現代化轉型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次集體學習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其中包括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準、運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數據不僅是技術和產業革命,也將帶來國家治理的變革。可以說,城市治理如何實現轉型,大陸高層已找到突破口。
大陸在2015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畫的建議》,首次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該戰略隨後成爲「十三五」規畫的14個大戰略之一。運用大數據進行社會管理已經提上日程,大陸正在抓住大數據這個改革國家治理的科技利器。
大數據被喻爲未來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珍貴的財產,誰掌握數據,誰就掌握主動權。的確,大數據已在諸多領域展現強大力量,例如,大陸互聯網電商運用大數據蒐集消費習慣,爲消費者精準推送產品,不僅優化使用者體驗,也刺激新的消費成長;在就業領域,獵人頭公司利用大數據高效匹配人才與職位,人力資源服務得以向更基層求職者靠攏;在醫療領域,運用大數據實現精準醫療、新藥研發、健康服務等新業態正在涌現。
反觀政務領域,對大數據的運用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拆除看板一事來看,這場行動依據的是今年9月30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下發的《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這一法令在制定過程中運用什麼方式調研、多大程度搜集民意,又是如何進行科學性、可行性的研究,應該追究。如果在決策過程中加入大數據等科技手段,也許會得出更妥善的政策方案。
在資訊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政府徵求民意只能運用最樸素的方式,如召集聽證會、民意徵集會等,覆蓋面小,亦缺乏民意回饋管道。如今大不同,若能充分利用大數據,建立政務大數據平臺,將民衆喜好和意見回饋進行充分的蒐集,將社會醫療、住房等供需關係資料化,再運用雲計算制訂最優政策方案,用資料說話,用「智慧」辦事,多多請進「賽先生」(科學)對城市治理注入理性的規畫,方能最大限度貼近民意,上層決策與實際情況纔不至於出現斷層。
其實,大陸不少省市如浙江、貴州等地,已經開始在大數據治理上部署相應行動,正在加緊建設的雄安新區更是打造未來「智慧城市」的樣板,而「智慧城市」的地基正是海量大數據。可以說,雄安新區的建設從設計規畫到產業投入,甚至未來的管理治理,都將以大數據做爲支撐。探索資料化的城市高效發展模式纔是雄安新區的重要意義所在。
縱觀全球,政府治理由「權威治理」向「資料治理」轉變是世界範圍的大浪潮。世界許多國家已經制定開放政府資料計劃,用大資料變革政府管理模式。
值得肯定的是,面對社會反彈,大陸政府的反應是虛心聆聽,並及時提出善後和整改方案。北京市政府已表態,將給拆除違建後的分流羣衆留出時間,加大社會救助;環保部發文允許「2+26」城市「煤改氣」工程尚未完成的住戶繼續燒煤,確保羣衆溫暖過冬;北京市海淀區已停止拆除違規看板,並要求新設牌匾同步實施等。
從快速的反應和行動力來看,官員心中並非沒有人性化的彈性空間,更多的是治理方式需要現代化轉型。實現這一轉型的機遇期已經來臨,社會需求、輿論壓力敦促政府抓住機遇。如今的時代其實是比以往更容易真正接近民意的時代,關鍵在於政府能不能及時搭上技術進步的快車,利用資訊時代的便利,「聰明地」做出「聰明的」決策,方能守好以民爲本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