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師/臺灣大學窮得只能賣文憑、籤一中?

▲爲爭取陸生來臺就讀,世新大學被爆與對岸大學簽署「研修承諾書」,保證課程內容不涉及「一中一臺」等任何政治敏感話題(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文/王大師

上週,某本地大學,竟與對岸的高校鬧出「一中承諾書」疑雲獨派認爲,臺灣諸多大學爲了「攬客」,必須以「一中教學課綱向對岸輸誠,這不僅有失國格,還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內文

校方則認爲這僅爲聲明書,是臺灣各大學爲了「爭取業績」的配合作法,非「校對校」的承諾。辯護者認爲上課期間,本地老師可享100%的教學自主,所以這紙承諾根本未達思想箝制的效用,教育部理應尊重本地大學的自治權。然而,本人卻從這事件中,看到一個更大的可悲處:就是臺灣的教育體制,怎麼悲慘到要向對岸兜售文憑才能撐住?臺灣高等教育機構全球排名墊底已不是新聞,但過去至少可藉由內生需求,應付基本營運。

如今隨着少子化的到來,外加大學文憑通膨問題嚴重,大學畢業生卡在22K魔咒中,許多人不對高等教育感到信心,在在降低臺灣公私立大學的就讀率。這個情況在美國、歐洲、日本、香港、新加坡,乃至大陸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一般而言,較成熟的國家,多半會以擴增海外市場尋求彌補。一來,此舉可達一國「散播軟實力」的戰略目標,二來,由於外國學生必須繳交更高的學費,並支付額外保險、住宿、餐飲、通勤等費用,可有效增加一國外匯收入,是個極有利的經貿策略。

然而,臺灣的大學缺乏國際競爭力,在國內少子化嚴重的同時,無法以「中文利多」爭取海外學生,這個利基已被大陸搶走;此外,國內大學假論文情況嚴重,執政者或因政治因素遲遲不願解決,研究報告濫竽充數,只爲了拚業績出版低價值的報告,其中原創性低,更難登國際大聯盟之堂。

於是,臺灣的外籍學生就只剩下幾種:一爲搭配外交政策,以最低標準吸收第三世界國家學生。最丟臉的,就是去年聖多美普林西比公子來臺就讀的「聘金」事件。沒錯,本地的外籍學生,很多都是因應外交需求,硬是開出的「雞肋學位」。

聖國公子的例子中,臺灣除送了一個空姐讓他品嚐本地「濃濃的人情味」外,還提供81萬的獎學金讓他多多消費,深怕本島無法留住他的心。同樣例子,如果跟英國人民說,威廉王子來臺留學需要貸款,不知他們的子民是該哭,還是狂笑?

▲聖多美普林西比總統兒子李被德來臺攻讀博士時,獲得兩年全額獎學金總計81萬6千元。

當然,吾人無須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來臺留學的優異外國人還是不少,但根據統計,這僅佔總國外學生的6成而已。剩下的4成,臺灣的大學還是把主意打到對岸的頭上。

大陸學生也很捧場,但不是基於臺灣大學優異的教學環境,而是本地競爭力不高,因此學費也相對比歐美與香港廉價;另外一點,就是兩岸有着同文同種的文化利多,來臺灣沾個醬油,回去還是可當個滷味促銷。

基於有錢纔是老大的因素,本地大學被迫因應對岸需求,必須印製「類一中條款」。要說這與政治無關,其實也蠻牽強的。畢竟,其他國家從未要求臺灣的教育機構,也一併提出類似的證明。因此可推論,這就是一紙「政治承諾書」。

爲何臺灣的大學無法說不?不要怪別人,就是因本地大學需要錢,有招海外學生的業績壓力,否則就無法增加營收,也難以跟中央爭取補助。但臺灣大學又沒有國際競爭力,徵不到像樣的海外學生,而外交部補助的「政策學生」名額又有限,因此,像對岸研修生開「一中承諾書」,就成了必然的後果。

如果想避開這問題該如何做?首先,當然是「讓自己變大一點」。想像看,大陸會要求美國大學提供「一中承諾書」嗎?不會,雖然美國爲大陸最大的留學市場,如果要搞陸生的「莒光教學」,理應先從美國下手纔對。

但哈佛、耶魯有世界一流的教學水準,因此就算不開,中國人也必須乖乖的花大把鈔票排隊被洗腦。如果臺灣強不起來,那就「讓自己變小一點」,明明沒那個屁股,就不需徵召太多的大陸學生,如此臺灣大學就無須低聲下氣配合寫承諾書。

▲繼世新之後,民進黨籍立委另指清華大學同樣爲招收短期陸研生簽下了「一中承諾書」。(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尤其臺灣的教育體制自從被李遠哲瞎搞後,教育機構已成爲製造文憑的「教職複合體」,倘若沒更多的資金挹注,就會造成失業老師的問題。不是有句話嗎?學校是爲老師飯碗而設。教育早已失去最初的精神了。

當然,最佳的解方永遠不是二分法,而是在「變大與變小」間取適當值。也就是,如何在增加臺灣大學競爭力的同時,縮小閒置的人力與資源,這纔是本地教育機構在鬧出「一中承諾書」後,應該思考的方向。

好文推薦

王大師/美軍進駐AIT好棒棒?臺灣將伊拉克化

王大師/駭客入侵,幫政府搶走你的辛苦錢!

王大師/美國將再強大=找臺灣抽稅

王大師/美中衝突臺灣怎解?「小朋友」可解!

王大師/那條抽緊臺灣總統們的狗鏈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 王大師,專欄作家。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