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防癌症轉移導致下齶骨壞死 「閉塞板」拯救進食能力

病患透過治療終於可以順利進食。(圖/臺中慈濟醫院提供)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一名81歲癌症病患因接受抑制骨頭轉移藥物,導致下齶骨頭壞死而影響進食。所幸透過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黃心若替病患裝上牙科俗稱「閉塞板」的保護裝置,穩定下齶剩餘支柱牙,才漸漸改善病患進食能力。但黃醫師也直言,只要持續服用抑制骨頭轉移的藥物,病患症狀就不可逆,頂多是拖延額骨骨頭壞死速度。這名患者罹患攝護腺癌10餘年,近幾年病情走下坡,去年開始在泌尿科接受化學治療,去年轉診到牙科。黃心若醫師檢查發現,病患左邊牙齒搖晃,內側有骨頭暴露出來,從X光發現骨頭破壞很嚴重,從病史瞭解到病患屬於「藥物導致型的骨壞死」,原因癌細胞轉移到骨頭,服用雙磷酸類的藥物及類固醇抑制骨頭轉移,但出現骨頭壞死的副作用,才導致牙齒愈來愈鬆動。病患狀況最差時還住進安寧病房注射白蛋白加輸血,之後服用第二代荷爾蒙藥物後,才又回到普通病房。所幸「閉塞板」在病患身傷發揮不少功用,既可以讓剩餘的牙齒比較不容易搖晃,也不會因爲一點食物卡在骨頭表面黏膜間隙,動不動造成感染、腫脹,唯一要做的就是每次餐後都要徹底清潔。觀察一段時間後,骨頭壞死速度已趨穩定,黃心若醫師進一步嘗試在保護板上手工加裝臨時假牙,雖然仍不能咬硬的,但病患能重新享受咀嚼,改善缺牙導致的顏面塌陷,且因新陳代謝與消化機能提升,體重也增加。黃心若醫師進一步指出,現今的大環境,什麼人、什麼時侯生病誰都不知道,想維持一口好牙,定期做追踨是必要的,黃心若醫師建議,2至3個月就要回牙科檢查,讓口腔儘量沒有感染機會,或至少一有問題馬上處理,避免拔牙、抽神經或是骨頭及軟組織的發炎,才能降低骨頭感染的機會。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