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蛇」纏牙 中年男下齶骨壞死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59歲的林先生去年底發現右側臉頰下方疼痛,並有水泡紅疹,前往皮膚科求診,被診斷爲俗稱「飛蛇」的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遂以藥物控制病情,沒想到紅疹範圍逐漸擴散,接着右下齶牙齒開始鬆脫,檢查發現他的右下齶齒槽骨已嚴重吸收破壞,才使牙齒自動脫落,造成進食困難。

▲罕見「飛蛇」纏牙 中年男下齶骨壞死(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收治林先生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表示,林先生確診爲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即施以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情,但紅疹範圍仍逐漸擴散,接着發生右下齶第一小臼齒脫落,及第二小臼齒動搖,於是將病患轉至牙科

北醫附醫口腔顏面外科主治醫師黃暘凱指出,環口攝影X光片顯示,林先生的右下齶齒槽骨嚴重吸收破壞,才導致牙齒脫落,除了持續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也進行傷口清創手術腐骨切除術,將口腔中壞死的骨頭清除。

不料林先生術後1周用餐時,不慎咬到硬物,造成下齶骨手術傷口處發生骨角斷裂,醫師再爲他以骨釘骨板固定骨折部位,目前感染狀況及骨折固定處已恢復穩定,無復發或惡化,並持續進行門診追蹤。

黃暘凱說明,俗稱「飛蛇」或「皮蛇」的帶狀皰疹,發病時常在身體單側出現刺痛、深部疼痛或異常敏感現象,2-3天后開始出現水泡狀紅疹,叢集皰疹會沿着神經走向成帶狀增加,通常數週後病竈會結痂、脫落,症狀也會逐漸緩解。

帶狀皰疹大多發生在軀幹上,有時也發生於腦神經處,其中三叉神經是最常見的感染部位。主要併發症有皰疹後神經痛運動神經麻痹、視神經病變、失明、腦炎、皮膚鈣質沉着;其他齶顏面併發症較爲少見,黃暘凱指出,像林先生因帶狀皰疹導致牙齒脫落及下齶骨壞死的情況,極爲罕見!在全球醫學文獻中僅記載42例。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