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博士沒頭路? 邱俊榮:因臺灣老闆要肝不要腦
臺灣博士供過於求,找不到工作「家裡蹲」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必須「西進」對岸求職。對此,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直言,產業結構不升級,就不會有高階人才需求,臺灣太重視低成本生產,「老闆要肝,不要腦袋!」
由主計總處資料可得知,2016年5月,國內碩博士學歷者,失業率爲2.92%,失業人數約2萬6,000人,較2015年同期增加2,000人左右,顯示高學歷失業的情況,仍持續惡化。
邱俊榮批評,教育部的官員,總是關在冷氣房裡做決策,只要學校條件符合,就可辦博士班,很少考慮市場供需,結果製造太多博士,業界需求也沒跟上,導致博士失業、人才外流。
採訪當天,邱俊榮剛結束1場博士論文口試,當記者問到博士「西進」中國大陸的情形時,邱俊榮立刻說,「剛剛那位(通過口試的博士生)也要去。」
邱俊榮強調,當初爲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各大學廣設碩士班、博士班,但「老闆要肝,不要腦袋!」臺灣企業強調低成本生產,產業沒升級,就不會有高階人才需求,薪資不可能成長,僅夠溫飽,在這種情況下,民衆素質也無法提升,「飯都吃不飽,你會去看文學、藝術?」
對於政府將7天國定假日還給勞工,引發工商界不滿一事,邱俊榮痛批,一談到放假,工商團體就反彈,「勞工連假都沒有,怎麼去聽音樂、看文學、刺激消費?」由此可見,臺灣已經成了「苦勞國家」。
▲工商團體要求政府刪除7天國定假日,引發勞工團體抗議。(圖/記者林信男攝)
邱俊榮舉例,歐洲許多博物館,很需要文史哲方面的高學歷人才,反觀臺灣,只有理工系所畢業生,相對容易找工作,文史哲人才卻失業,「一個國家不該沒有人讀文學、哲學博士,這不改變,臺灣會變成又窮又沒氣質的國家!」
教育部2016年1月發佈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薪資巨量分析」指出,國內35歲以下的博士,若畢業自工程、自然科學系所,就業率最好,平均月薪分別上看10.2萬、8.7萬元;但人文系所的博士,到了畢業後第4年,平均薪資僅7萬元,就業狀況也不及理工博士。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職場或政策,「理工吃香、人文弱勢」的情況,都是常態。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表示,政府推出創新產業政策,希望將學校裡的研究,和產業需求做結合,「把大學研究能量,帶進產業發展。」
陳添枝說,這項計劃,還是以自然科學、工程類研究爲主,少部分和社會學、美學相關,「因爲到底還是個產業發展導向的計劃」。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圖/記者林信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