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質學”女博士爲何要考社區幹事

文/易國祥

“行星地質學”女博士胡曉依準備參加社區幹事面試,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針對網友熱議回覆:“並不是專業不好就業,也非大材小用。”(9月11日《長江日報》)

當我國三名航天員仍在宇宙深處遨遊之時,研究天體科學的高端人才,選擇考取社區幹事崗位,瞬間引起熱議。

胡曉依式的選擇,被稱爲“仰望天空,腳踏實地”是再形象再合適不過的了。從網上留言看,它對於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和社會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無疑是一個正能量滿滿的典型。但用“並不是專業不好就業,也非大材小用”的說法,來確立這種選擇的“政治正確”,筆者認爲值得商榷。

“行星地質學”就業是易是難,普通人可能不得而知。但是,胡曉依競爭的社區幹事崗位4個,直接進入面試的博士有5個,通過筆試進入面試的還有14名碩士。筆者近日從一名應考漢口一街道二級事業單位文員的華中科大研究生那兒得知,同她一起進入體檢的還有武大、中南財經政法等大學的研究生,很多都來自省內外的985、211大學。這說明,包括碩博在內的大學生,在疫情不退和經濟艱難復甦的背景下就業困難,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女博士考社區幹事不可迴避的社會存在。

客觀判斷是不是大材小用,在一個正常有序的社會,不應該由覺悟和思想境界來決定,也不能憑作出選擇的當事人在聚光燈下的即興表達所決定,這應該上升到一個科學的高度來認識。如果本碩博都讀的是天體科學專業,這需要消耗多少教育資源,個人和家庭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這樣的人才,如果把當社區幹事當作第一選擇,說不是大材小用,未免太慷慨。記得一期《開講啦》,有一個學醫學研究的大學生參加討論他所在地方的農村缺醫少藥,當有人提出“你畢業後是否回家鄉工作”時,未等學生回答,專家現場表示:該生學習的專業是醫學研究,留在科研機構工作,才能爲改善鄉村醫療條件作出他的貢獻。

“我喜歡這座城市”“我老家離這兒很近、很方便”“我覺得自己性格比較耐心細心,社區工作也需要耐心細心”“我想做在老家當社區書記的小姨那樣的人”“我男朋友也在武漢,希望以後一起在武漢工作生活”。在我看來,這些纔是胡曉依考社區幹事最接地氣的理由。其中最後一條也許是胡曉依留在武漢,或選擇社區工作的最直接的動因。

筆者妄自猜測,27歲女博士畢業後,馬上面臨婚姻和生育,爲此選擇一個能夠承擔的工作崗位,在一段時間內,做完一個女性人生的必答題,然後再回歸專業,重拾年輕時的夢想。我寧可相信女博士心中其實裝着的還是那個令她熱血沸騰的專業,或者乾脆就是眼下在騎馬找馬。

筆者認可的接地氣的理由,在面試現場也許不會贏得高分,卻可能贏得用人單位的接納和認可。而選擇社區的“高大上”理由,恐怕很容易讓考官和用人單位因女博士“試一下”“去鍛練”這樣的信息,對女博士“腳踏實地”的誠意產生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