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老十四寧願守陵,也不去給雍正當大將軍王?其實,他這是怕了

文丨卿心君悅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謎團——

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老十四允禵,最後爲何要拒絕雍正與老十三允祥的邀請?

要知道,雖說老十三去勸老十四時,並未言明雍正會給老十四大將軍王的位置,可就當時的朝局以及老十三跟雍正的對話來看,西北的隱患依舊很深,一旦西北形勢有變,雍正未必不會啓用老十四。

畢竟,年羹堯已死,老十三身體不好無法領兵,現任大將軍嶽鍾琪忠心有餘而能力不足。

只要這一次老十四接受雍正拋來的橄欖枝,是有很大概率被委以重用,甚至有可能重掌西北的兵權。

這一點,老十四不可能想不到。

可詭異的是,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老十四,卻拒絕了這個最可能重掌兵權的機會。

老十四如此,難道是因爲八爺黨那封勸說他不要爲雍正賣命的信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這一謎團背後的真相。

唾手可得的機會

在清流與八爺黨的攻勢下,雍正迫於壓力,終於下達了賜死年羹堯的旨意。

可年羹堯的死,雖然平息了那場聲勢浩大的“倒年”風波,卻讓雍正陷入了另一個難題之中——西北的隱患依舊很深,他卻找不到一個能穩定西北局勢的將才。

原本,雍正對於接替年羹堯位置的嶽鍾琪是滿意的,可隨着一封西北戰報的到來,卻讓雍正對嶽鍾琪作爲主帥的能力,產生了質疑。

當時,軍機處收到了一封西北的戰報。

事關西北,雍正第一時間趕到軍機處處理。

過程中,得知所謂的“勝仗”,竟是被叛軍劫了一座糧庫,外加死了七十多人,雍正當即大怒,表示要嚴懲諱敗冒功的阿爾泰。

可礙於無人可替,雍正最終放棄了嚴懲阿爾泰的想法,採納了老八允祀的建議,表面上裝糊塗,承認阿爾泰小勝,然後在密摺裡敲打一番,使其畏威懷德,戴罪立功。

也是這件事,讓雍正對嶽鍾琪產生了質疑,進而對西北的局勢有了些許擔憂。

在雍正看來,嶽鍾琪作爲統領西北大軍的主帥,不僅沒有對下屬阿爾泰這種“諱敗冒功”的行爲加以懲戒,反而將其請功的奏摺轉呈上來。

這就說明,要麼是嶽鍾琪在軍中的威望不高,所以不想輕易得罪其他將軍;要麼是嶽鍾琪也贊同這種“諱敗冒功”的行爲。

而無論是哪一種,都間接表明了,一旦西北再起戰事,嶽鍾琪很難像殺伐果斷的年羹堯那樣,挑起西北的大梁。

有了這種想法與擔憂,軍機處的會議結束之後,雍正立馬趕往老十三允祥的府邸,一爲看望請病假缺席會議的老十三;一爲商討西北的局勢與用人問題。

正是在接下來的君臣對話中,老十三提出了重用老十四的建議。

十三爺府,老十三強撐着病體,一邊喝藥,一邊處理手頭的政務。見此,心疼老十三的阿蘭,忍不住勸道:

對於阿蘭的勸說,被老十三直接回絕了,給出的理由是:

朝局如此複雜,雍正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唯一能幫雍正分憂分勞的就只有他了,如果他再請假養病,雍正更難掌控局勢。

而老十三與阿蘭的這段對話,恰好被前來的雍正聽到。

得知老十三爲了幫他分勞,隱瞞病情,雍正又急又氣的說道:

見病情瞞不住了,老十三順勢舉薦了被雍正罰去守陵的老十四: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老十三舉薦老十四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以他的身體狀況,很難抗住現在的工作強度,如果能說服老十四回心轉意,不僅雍正能多個幫手,他也能減減負。

其二,緩和老十四與雍正的關係。

對於重情重義的老十三來說,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手足相殘。如果老十四與雍正能握手言和,既能消除外界關於雍正繼位的流言,還能全了這份兄弟情。

其三,老十四在軍事上頗有建樹,有了老十四這個助力,西北的局勢就能多一層保障。

考慮到老十三的身體狀況,以及他確實需要一個軍事好手來穩定西北,雍正略一沉吟,便說道:

見雍正的態度有所鬆動,老十三趕忙主動請纓:

就這樣,在老十三的極力勸說下,雍正決定給被罰去守陵的老十四,一個重回廟堂的機會。

可沒成想,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了老十三的預期。

老十四詭異的拒絕

得到雍正的默許後,老十三立馬趕往老十四守陵的地方。

老十三之所以認爲他能勸動老十四,是因爲在他看來,當初老十四在太后靈堂當衆頂撞雍正,只是衝動之下的口無遮攔,並不像老八等人那樣,包藏禍心。

他相信,經歷了守陵的這段時間,老十四已經冷靜了下來,只是礙於面子,拉不下臉跟雍正服軟。既如此,他願意做這個和事佬,親自來給老十四送臺階,事情也就可以翻篇了。

孰料,老十三剛把話題引到正題上,還沒等他說完,老十四就直接拒絕了,揚言絕不會回去爲雍正王朝賣命。

到此問題來了:老十四爲何寧願守陵,也要拒絕這個重返廟堂的機會呢?

難道僅是因爲八爺黨的那封信?

在此之前,得到風聲的老九允禟,在老八允祀的授意下,給老十四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比老十三先一步送到了老十四的手裡。

看完信,老十四當即對着前來送信的人說道:

從老十四的回話來看,似乎他的拒絕,是八爺黨的這封信起了效果。

可問題是,老十四根本沒有理由聽從八爺黨的指揮。

要知道,在九子奪嫡期間,老十四雖然以八爺黨自居,但那卻是他爲了奪嫡的權宜之計。

當時,老十四與老四一樣勢單力薄,單憑他自己,是很難殺出重圍的。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單打獨鬥早早成爲炮灰,不如暫時韜光養晦,依附於其他勢力,然後伺機而動。

而老十四選擇依附的,便是唯一能與太子黨抗衡的八爺黨。

老十四之所以選擇八爺黨,是因爲在他看來,以太子的德行與段位,順利繼位的可能性幾乎爲零,而太子倒臺之日,就是太子黨覆滅之時。

與其跟着太子黨覆滅,倒不如加入佔據朝堂半壁江山的八爺黨。

這樣一來,既能掩藏他奪嫡的野心,還能借八爺黨的身份,結交一些朝廷大員積累聲望。

同時最重要的是,他還可以利用“自己人”這個僞裝,降低老八的戒心,進而在恰當的時候,扳倒老八取而代之,成爲八爺黨的新領袖,爲奪嫡之路打下夯實的基礎。

可以說,從始至終,老十四就沒有真心輔佐過老八。

也是因此,在老十四被康熙欽點爲大將軍王之後,自覺勝券在握的老十四,立馬就卸下了八爺黨的僞裝。

不僅無視了老八讓他消極怠戰的指示,還在取得戰功之後,借給康熙送壽禮一事,給老八下套,引誘老八掉包他的壽禮,進而促成了震驚朝野的“死鷹事件”。

而死鷹事件發生之後,老十四與老八雖未當面撕破臉,但彼此始終處於一種相互提防,又相互利用的狀態。

既如此,老十四又豈會因八爺黨的一封信,就唯命是從呢?

況且,八爺黨寫信的目的,老十四也心知肚明。

雖說阿哥逐鹿,隨着雍正登基已宣告結束,可以老八爲首的八爺黨,並沒有就此死心,一直暗中籌謀着如何掀翻雍正這艘大船。

所以八爺黨自然不希望雍正得到他這個助力。

而對老十四來說,就算他聽從了八爺黨的指揮,僥倖助老八掀翻了雍正的大船,他也不會得到任何好處。畢竟,有“擅自決戰”與“死鷹事件”在前,老八是絕對不會對他委以重用把兵權交給他。

既然沒有好處,老十四就更沒有聽命於八爺黨的理由了。

由此就說明,老十四拒絕老十三的邀請,與八爺黨的那封信,毫無關係。

那麼老十四的拒絕,難道真如他所說的那樣,就是不想給雍正王朝賣命嗎?

這個說法看似成立,卻更經不起推敲。

要知道,在老十四被雍正罰來守陵之前,可是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位置。

爲此,老十四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找太后出面說話;暗中給富寧安寫信,挑唆其與年羹堯作對;時常在太后面前背刺年羹堯。

而當時一旦老十四的計謀得逞,成了大將軍王,從本質上講,同樣是爲雍正與雍正王朝賣命。

因此,老十四拒絕的背後,還存有其他的隱情。

其實,他怕了

既然老十四拒絕雍正和老十三的邀請,與八爺黨的那封信無關,也不是因爲他口中所謂的“不給雍正王朝賣命”,那麼,老十四爲何還要放棄這次重返廟堂,甚至有可能重掌兵權的機會呢?

在此期間,雍正朝只發生了一件與老十四有關的大事——就是太后殯天。

難道說,老十四的拒絕與這件事有關?

想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需要先將視線拉回到老十三與老十四的那場對話。

當時,對於老十三的好言相勸,老十四不是冷嘲就是熱諷,甚至讓老十三傳話給雍正,他不吃打一巴掌給顆紅棗的這套。

見此,老十三使出一招激將法:

而老十三話音剛落,老十四拋出一個令老十三無比震驚的問題:

注意!

這個問題,劇中的老十四其實不止問過一次。

在雍正剛剛繼位,老十四回京奔喪的途中,老十四就曾問過奉旨前來護他回京的圖裡琛:

時隔多年,兩次發問!這就足以說明,在老十四的心中,他始終認爲,是雍正搶了他的皇位,而他纔是康熙默定的繼承人。

這就會讓老十四感到一種特殊的危機——他總擔心雍正會找機會除掉他。

畢竟在老十四看來,雍正搶的是他的皇位,而他這個“真正繼位人”的存在,對雍正而言,不僅是一個心病,更是一種威脅。

也就是說,從雍正繼位以來,老十四最擔心的事,就是被雍正滅口。

正是因爲有這種擔憂,在此之前,爲了自保,老十四先是大鬧了康熙的靈堂,當衆對烏雅氏的身份提出質疑,以此來加速烏雅氏被立爲太后的進度;隨後又一度深居簡出,避免被雍正抓住錯處,爲此還拒絕了想借“科考舞弊案”做文章的老八的拉攏。

而之後老十四爭奪大將軍王,則是爲了更好的自保。

當時已有太后在背後庇護,如果再有兵權在手,那雍正想要動他的難度就更大了。

至於這一次老十四會詭異的放棄重掌兵權的機會,其實同樣是爲了自保。

太后在世的時候,他爭兵權是錦上添花;如今太后已死,他失去了最重要的倚仗,雍正也就沒有什麼可忌憚的了。

此時,就算他成了大將軍王,仍舊無法保證他的安全,甚至會讓他的處境更加危險。

畢竟,年羹堯的前車之鑑讓老十四意識到一個現實——

從嶽鍾琪到整個西北大軍,全都在老十三與雍正的掌控之中,他要是真去了西北,雍正反而更容易動手。

一個意外,或是一場敗仗,就足以讓他消失於世間,而且雍正還不用爲此揹負“兄弟相殘”的罵名。

因此,以老十四的視角,雍正派老十三發出的這次邀請,很可能是一個爲絕後患而請君入甕的圈套。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冒着被雍正除掉的風險重回廟堂,自然是留下來守陵更安全一些。

以上便是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老十四,卻拒絕雍正和老十三邀請的背後真相。

正是因爲老十四始終對雍正抱有提防,這纔會在見老十三的時候,說的第一句就是:

“殺年羹堯派的是李衛,蒙他(雍正)看得起,現在給我派來了一個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