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西方國家還流行用固定電話,是我們先進了,還是他們落後了?

順風耳,西洋巧工所制,以銅爲管,節節相續……向空中傳語,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去五六裡,聲息相聞,此器亦從古所未有。——清·袁枚

清朝雖然閉關鎖國,但依然還是有人睜眼看世界的。在18世紀的時候,法國就建設了一種通訊管道,通過話筒接力的方式來傳達信息。而這個技術就被清朝的袁枚所知,並記錄下來了。而這就是電話的雛形。

但世界上的第一部電話,卻出現在英國人貝爾的實驗室中。1876年,貝爾將一個金屬片連接在了一個電磁開關上,結果發現在線路中出現了變化的電流。

於是,貝爾將線路引到隔壁房間裡,也連接上一個金屬片,結果在他說話時,兩個金屬片幾乎產生了一樣的震動,發出了一樣的聲音。於是,世界上的第一臺電話就這麼問世了。

此後,電話又不斷髮展,到了上世紀70年代時,已經成爲一種比較常用的通訊工具了。而到了1973年,世界第一部“大哥大”問世,從此世界邁入了移動通訊時代,發展到現在,基本是人人一部智能手機,把通信、音樂、觀影、攝影等等功能都囊括了進去,從功能上而言,是完全能夠取代固定電話的位置了。

可出過國的朋友們,或者可能關注西方各地旅遊資訊與相關視頻資料的朋友,可能還是會經常見到,在西方各發達國家的大街上,依然還是可以看到許多公共電話亭。爲何我國幾乎已經淘汰的固話,卻依然還在發達國家中使用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得從通訊技術的歷史沿革說起。在1875年第一臺簡易電話出現之前,通信設備其實主要是電報,通過1832年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實現信息的傳遞。

但電話一直沒問世,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電信號與聲音無法很好的轉化。但貝爾的偶然發現的金屬片振動還原聲音的現象,讓他發明出了第一部電話。從此電話開始了飛速發展。

到了1970年時,就已經出現了之後最爲常見的按鈕撥號式電話。3年後,大哥大問世,但因爲價格昂貴、個頭太大而且信號覆蓋範圍窄而並未普及。經過長時間的改進後,到21世紀初期,西方發達國家就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國網絡覆蓋,而此時的手機也進入了2G時代,變得小巧而便宜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在中國的固定電話才越來越少,到現在基本已經很難見到了,因爲人人都有智能手機,不僅功能齊全信號穩定,而且相比固定電話還更方便。

從歷史更替而言,西方與東方其實時間線差距不大,都出現了大範圍的手機替代固話的現象。說完了縱向沿革,接下來再接着說橫向對比吧。

對於手機的使用,人們最關心的幾點應該就是功能、價格跟適用性了。

從功能上而言中國與西方國家並無差別,這一點基本可以忽略。

從價格上而言,不同於西方品牌如蘋果、三星、索尼等固化價格與定位,中國國內市場的手機會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和心理價值預期來進行手機價格的精準生產,因此會出現千元機、旗艦機等不同價格區間的手機,並且在定位上還分別特化攝影、遊戲、音樂等等功能,進而全方位無死角地填補市場。

也就是說,因爲在商業定位上西方不夠豐富,因此留給了固話更多的市場,導致西方固話比我國使用的固話相比我們多很多。從這個方面而言,我們顯然是進步了,是勝利者。

而從適用性而言,首先,我國一向被稱爲“基建狂魔”,自然通信設施的基建也未曾落下。到現在爲止,我國基本已經實現了3G的全面覆蓋,4G網絡覆蓋範圍也十分之大。而西方在通信基建上就不如我國,信號不好用什麼手機。

而且因爲基建上去了之後,通信消費就成爲了極大的市場,壓低了通信費用,在世界各國橫向比較,我國通信費用可以說是一流的物美價廉。這也就壓制了固話市場,使我國固話明顯少於西方了。

此外,還有生活方式的不同。就拿美國來說,美國雖然城市化很高,但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有“別墅執念”,喜歡住平房獨棟,但如果不利用立體空間的話,就只能增大建設面積了。

因此在美國總是可以看到兩三層的平房別墅蓋到了郊區和鄉村,加上通信基建不如我國,在這些地方的移動通信信號是遠不如我國的,因此就導致了固話的使用較多。加上以前修建好的城市電話亭有些又被當成了城市景觀,自然整體的固話使用率就大於我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