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非要發火,孩子才聽話,吼叫依賴症你瞭解嗎
很多家長有疑問:“爲什麼每次都要我發火,孩子纔會聽話”。
網上關於教育孩子有一個總結,叫“吼叫依賴症”,好好說話孩子總不聽,反而吼得越大聲,孩子越老實。
可是誰又想做一個大吼大叫像瘋子一樣的父母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爲什麼我只能用怒火才能讓孩子配合?”
孩子聽不見有2種,一種是真聽不見,一種是假裝聽不見。
1、真聽不見
很多家長說怎麼可能,我家孩子檢查聽力都正常,怎麼會聽不見我說的話。
這裡說的真聽不見不是指孩子聽力有問題,而是指孩子的聽力注意力,也就是聽覺專注力比較弱。
比如:
這個時候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而是還沒有培養好傾聽能力,容易跑神、發呆。
還有一種孩子,聽覺專注度很高,也會常常“聽不見”父母的話,比如當孩子專注於看電視、畫畫的時候,孩子沒辦法有效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做不到一心兩用,這個時候孩子大概是真沒聽見,可不是故意跟你對着幹。
孩子越小這種情況越多,也越正常,因爲這些能力都需要後天習得,隨着年齡增長或者刻意訓練,這些能力就會培養起來。
2、假裝聽不見
孩子明明聽見了,卻裝聽不見,這種行爲背後其實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對父母無言的反抗。可能你跟她說的事情是讓她覺得不開心的事,或者她現在不想做的事情。
原因有很多,比如:
父母太嘮叨,父母越說孩子越屏蔽;
經常吼叫孩子,孩子習慣了;
父母沒有立規矩,孩子認爲可以不聽;
孩子不聽話,有時候是你太好說話了,而好說話的標準不在於聲音的大小,而是原則問題。
比如規定孩子9點上牀睡覺,催了800遍,孩子還是不聽,於是用更大的聲音再催一遍,孩子一拖再拖,最後父母覺得這樣太累了,所幸不管了,由孩子去了。
孩子是察言觀色的高手,這種情況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根據你的語氣和音量做事,在你發飆之前,孩子知道我還有時間再玩一會。
規矩立住了,才能叫規矩,不然就會演變成:“好好說話孩子聽不見,非要吼孩子才能聽。”
但是生氣傷身,也破壞親子關係,沒有媽媽願意當孩子心中的“母老虎”,怎麼樣不吼不叫讓孩子聽見?
方法一:讓孩子看着我們的眼睛說話
在跟孩子溝通前,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孩:
當孩子的注意力在我們身上後,再開始提需求,這樣孩子才能聽見。
方法二:守住底線原則
教育孩子要溫柔而堅定,愛和規矩要同行。
比如我們約定9點洗漱睡覺,時間快到了,孩子還在看電視。
我們先用方法一提醒孩子:“9點上牀睡覺,再看十分鐘,寶寶需要去刷牙洗漱了。”
時間到了,關掉電視,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哭鬧,我們就陪着孩子,抱一抱他,讓他哭一會。
等孩子情緒相對穩定時候,跟孩子說:“媽媽理解你的心情,還想看電視,但是我們約定9點洗漱睡覺,現在到時間了。”
你守住底線,孩子纔會有規矩,而且規矩越早立越好,越晚越心累。
方法三: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
要知道我們跟孩子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發泄情緒,也不是爲了抱怨,而是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做這件事。
非暴力溝通才能不把孩子推向對立面,我們和孩子纔會共同去解決問題。
劈頭蓋臉的怒吼不是有效和長久的教育方式,當你發現自己說的話孩子不愛聽,必須通過吼叫才能讓孩子聽話,不妨靜下心來相信,問題出在哪?你是最瞭解你孩子的人,也是解決問題的人。
只有找到問題根本,是孩子本身能力發育問題,還是親子溝通方式出問題了,對症下藥才能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