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拼多多造不出購物節?

都在搶着蹭雙11熱度,只有拼多多不走尋常路,靠大手筆砸錢補貼殺出重圍。

10月26日,蘋果新一代iPad 10正式開售,64G、wifi版官方售價3599元,拼多多平臺補貼600元后的價格是2998元,爲全網最低價。拼多多憑一己之力讓蘋果新品"破發",一度成爲當日熱門話題。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被淘寶和京東兩大巨頭佔據的電商市場上撕開一道缺口、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拼多多,至今沒能在618和雙11之外,造出屬於自己的購物節。拼多多也熱衷於"蹭節",但效果並不理想。

在內缺乏基因,在外沒有土壤,造不出節的拼多多,能否靠"百億補貼"打遍天下?

一節難求

今年雙11,拼多多一如既往地熱衷於蹭節。

10月20日,拼多多率先開啓年終大促,在與淘寶、京東幾乎相同的滿減優惠基礎上,取消了預售與尾款支付,以滿減和百億補貼的方式"直給",積極性絲毫不遜於主場作戰的淘寶。

然而,從過往數據來看,拼多多並未在這場購物狂歡中獲得與對手同樣豐厚的回報。

據首創證券研報,2021年雙11,淘寶與京東分別完成5403億元和3491億元的銷售額,在全年GMV總額中分別佔比6.75%和10.61%。

同一年,綜合多家第三方數據平臺信息,雙11期間全網總交易額約9650億元,減去淘寶與京東的GMV,包括拼多多在內的其他電商平臺合計實現交易額756億元。與拼多多全年2.44萬億元的總GMV相比,雙11的貢獻比例遠低於淘寶和京東。

或許正是因此,僅用4年多就跨過萬億GMV門檻的拼多多,並不願輕易公佈雙11期間的GMV數據。

2019年雙11後,拼多多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稱,人們都很關心數字和宏大的事物,但拼多多連實時數據大屏都還未來得及搭建,因此並沒有更多數據對外披露。

如今三年過去了,拼多多仍然對此諱莫如深。也是從那時起,拼多多開始嘗試造自己的節。

2020年2月,拼多多開啓爲期3天的百億補貼節,主打手機、數碼產品、電腦等品牌辨識度高的商品,靠補貼砸出全網最低價,當年最新款的iPhone 11補貼力度近千元。項目負責人宗輝表示,此舉的目標是讓消費者"每天都過618,每晚都過雙11"。

同年12月,拼多多開啓"全民真香節",針對優勢品類農產品派發累計30億元的購物紅包。

此外,拼多多還陸續推出過農貨節、520秒殺節、清涼節、多多親子節、春耕節等大大小小近10個購物節。但花費真金白銀補貼的購物節,沒有一個成爲像雙11、618這樣讓衆多參與者熱切涌入的狂歡舞臺,也沒有快手616、抖音818這樣形成一定品牌認知度的大促節點。

在各大平臺爭相搶佔的購物節戰場上,拼多多幾乎成了門外人。

缺乏造節基因

2019年,拼多多隻用了4年多時間,便邁過了萬億GMV的門檻,完成了阿里花14年、京東花19年才達到的高度。

拼多多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在被"貓狗"主導的牌桌上擠出一個位置,既是瞄準下沉市場和基於微信生態的社交裂變玩法,也是因爲它在初期鮮明的差異化產品定位,與淘寶、京東截然不同。這也意味着,拼多多缺乏造節的基因。

自成立之初,拼多多便以產地直連消費者的農產品和M2C模式的白牌產品爲主。

據開源證券研報數據,2017年,拼多多農產品交易額佔總GMV比重爲13.9%。截至2021年年底,拼多多的農產品GMV較兩年前增長了近150%,增至3400億元,農產品貢獻的GMV佔比達到14%。

但農產品從來都不是購物節的主角。從淘寶和京東近年來的雙11和618戰報中可以看出,美妝與3C家電常年霸佔促銷期間的銷售榜前位。

一位有7年電商運營經驗的業內人士告訴雪豹財經社,拼多多上的農產品以及大量白牌產品很難進行比價,導致消費者對於促銷價格並不敏感,"這類產品並不適合做促銷,能搞促銷的大部分是牌子貨"。而對於白牌與非標品,拼多多已經把價格做到了足夠低,"相當於每天都在過節,再造節就沒意義了"。

中金公司也在一份研報中稱,品牌貨具備大衆辨識度,適合作爲秒殺和熱賣款,而白牌貨和一些小衆品牌由於不能與傳統渠道進行比價,因此不如前者適合促銷。

事實上,品牌正是淘寶和京東造節的基礎。

2009年,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發起了首屆雙11,一開始只有27個品牌參與。十二年後,參與2021年雙11的品牌過萬,其中GMV破億的品牌有117個,美妝品牌雅詩蘭黛、歐萊雅、蘭蔻的GMV超過20億元。

618的起源比雙11更早。2004年,京東轉型做電商的第一年,618被定爲京東店慶日。在第一屆618上,京東推出了"11元秒殺100元正品鍵盤"、品牌貨一折秒殺等活動。2017年,京東首次公佈618戰報,活動期間京東商城的GMV達到1199億元。同一年,京東全年總GMV首次突破萬億。

拼多多不只缺乏造節的基因,也早已錯過了電商平臺造節的時代紅利。

當拼多多在傳統電商市場站穩腳跟,整個行業的大環境已不同於10年前。除了618和雙11,從年貨節、3月8日女神節、開學季到雙12,大大小小的購物節幾乎鋪滿全年的每一個月份。上述電商運營人告訴雪豹財經社,如今做品牌促銷的活動越來越多,拼多多除了砸錢補貼外,並無優勢可言。

但造節屢屢碰壁的拼多多選擇不遺餘力地砸錢補貼,造出了屬於拼多多的購物狂歡——百億補貼。

一線生機

百億補貼的出現始於"蹭節"。

2019年618期間,拼多多首次上線百億補貼專區,主打品牌商品並喊出假一賠十的口號。百億補貼主要針對3C或品牌商品,目的是吸引一二線城市高價值用戶,提升平臺的客單價與用戶消費金額,同時吸引品牌商戶入駐。

換句話說,拼多多試圖通過百億補貼,對自己進行"基因改造"。

推出百億補貼的第一年,拼多多年活躍用戶突破5.8億,人均年消費金額同比增長53%至1729元。當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百億補貼入口的日活用戶已突破1億大關,參與計劃的國內外品牌超過2800家。此後,百億補貼用戶規模迅速增長。

國金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分析稱,百億補貼的活躍用戶規模佔拼多多整體用戶的比例,從2021年年初的12%提升至2022年5月的20%。

百億補貼的成功,吸引了其他電商平臺的模仿。

2019年雙12,拼多多開啓百億補貼的玩法不到半年後,淘寶聚划算、京東、蘇寧等平臺紛紛跟進,上線"同款"專區,大量商品被打上百億補貼的標籤。

今年雙11,在"貓狗拼"3家App首頁中,拼多多設有百億補貼的一級入口,淘寶在聚划算專區中設有百億補貼專區,京東則需要通過搜索百億補貼來定位參與補貼的產品。

但熱鬧歸熱鬧,百億補貼終究不是購物節。

雙11和618就像聚集人氣的集市,平臺賺熱鬧,商家賺流量。據2022年淘寶與京東在雙11與618期間的招商規則,跨店滿減均由商家自行承擔,平臺無需負擔過高的成本。百億補貼卻更像打價格戰,需要平臺真金白銀地從自己口袋裡掏錢,甚至有可能賠錢賺吆喝。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線百億補貼第一年,拼多多的營業成本同比上漲118%至63.39億元。次年,拼多多的營業成本再次同比增長204%至192.79億元。

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1年1月,拼多多宣佈將向入駐百億補貼頻道的商家抽傭,3月正式施行,抽傭比例爲1%~3%。而在此前,拼多多對全站入駐商家實行0佣金。

此外,百億補貼造成的"亂價"現象,也會對商家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中信建投的一份研報認爲,百億補貼第一階段主要補貼農產品,第二階段則主要通過補貼3C或品牌商品,吸引高線城市用戶和品牌商家入駐,但過度補貼可能擾亂品牌的價格體系。長期來看,品牌方在多平臺的價格趨同,拼多多會逐步喪失對品牌方和消費者的吸引力。

這意味着,百億補貼這一現象級的促銷形式,很難長期持續。

至少從目前來看,在百億補貼這項基因改造工程結束前,拼多多能否造出專屬的購物節,仍是個未知數。

*雪豹財經社(xuebaocaijing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