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超重要!人體小水管堵住了,大水管能通?

文/張安之(生技業)、莊一全醫學博士)、曾棋南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高血壓可分爲「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在絕大多數患者中,高血壓的病因不明,稱之爲原發性高血壓,佔總高血壓人口90%以上。臺灣的高血壓就診人數約爲350萬人,意謂着全臺有超過300萬人,每天爲了不明病因,服用着高血壓藥物,臺灣的洗腎人口一直居高不下,不得不說藥物濫用是亟需探究並改進的問題。

長年以來,國人的10大死因之中,腦血管疾病(腦中風)、心臟疾病和糖尿病一直「名列前茅」,若再加上蟬聯多年榜首的癌症,這幾種疾病便佔了過半的死亡人口。除此之外,老年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巴金氏症、失智症)也是另一個新崛起的威脅。

在美國,超過65歲的人口中約有5%罹患阿茲海默症,每年更有10萬人死於阿茲海默症。依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4月發佈的報告,估計全球目前有3500萬的失智症患者,並且以每年700萬人的速度增加。失智症在臺灣的比率也很高,依據衛福部統計,目前約有22萬失智人口,也就是每百人中就有1人面臨失智的困擾,衛福部也預估,到了2030年,臺灣失智症患者將會倍增至47萬人左右,造成嚴峻的老年看護問題。

這5種疾病,除了對經濟、健康、家庭、生活造成重大負面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共通點:病因複雜,極難治癒。目前臨牀上的醫療主要還是以「指數控制」爲主,例如控制血壓值、血糖值血脂值等治標不治本的作法。但看似風馬牛不相關的疾病,包含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失智症之間有一個隱藏的共通點─與微血管牀(Capillary Bed)上的「微循環障礙」有着密切關連。

微血管與微循環動脈就像馬路底下的大自來水管;微血管就像家裡水龍頭的小水管,可想而知,動脈暢通並不等於微血管暢通。對於血液循環,人們經常把「大循環」與「微循環」混爲一談,觀念停留在「一顆幫浦加上自來水管」以及「裝了幾根支架」的階段。成千上萬的人爲了健康、體態、防病、抗老,每天花費很多精力來養生保健、鍛鍊心臟和肌肉,也花費大量金錢購買保健食品來「顧血管」,卻常忽略細胞關鍵生命線─微血管牀。

微血管牀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是身體唯一可以循環交換之處。不論是動脈或是靜脈,它們的血管壁都由數層細胞及纖維所組成,在動脈內甚至還有平滑肌組織,因此血液中的氧氣營養物質生化激素,無法直接穿透這麼厚的血管壁而達到組織細胞。唯一能肩負起這些物質交換的平臺,就只有「由一層血管內皮細胞所構成,使氣體、物質容易滲透交換的微血管」而已。

微血管牀指的是一組由許多微血管構成的網絡,它們緻密地穿梭於組織內,將血液中的氧氣、營養物質、生化物質輸送到全身內臟器官的每一顆細胞,並排走細胞的代謝廢物;此外,微血管是白血球在體內移轉的主要通道,對免疫也很重要。

病竈附近的微血管牀是血液中白血球出發去攻擊病原體的主要基地,大量的白血球穿出微血管,抵達病竈附近,消滅其中的病原體或是癌細胞。而組織中的抗原表現白血球在結合病原體之後,還會進入淋巴管並循環至淋巴結,讓淋巴結中的B淋巴球根據這些抗原製造相對應的抗體,最後再流回靜脈中,形成全身性的免疫防禦。就像廚房流理臺,既有水龍頭送來乾淨的自來水,也有排水孔供污水流走,這些發在生微血管牀上的交換現象就是「微循環」。

某方面來說,真正直接影響細胞存活的關鍵,其實是不起眼的微循環。如果大動脈像埋在馬路下的大自來水管,微血管就是成千上萬、供應家家戶戶自來水的小水管。大動脈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廚房的小水管堵住了,就算大水管再怎麼暢通也無濟於事。

微循環的基本功能有以下:進行血液與人體每顆細胞間的營養補給、氧氣供予、廢物排泄、維修汰舊,也是免疫反應的主戰場。就像工廠機臺需要有導電性良好的電線、穩定的電源、充足的原物料供應,並妥善處理廢棄物,以保證能正常運作。所以健康的微血管牀的血流量會與內臟器官的日常工作量(代謝水平)相當。我們可以說,微循環是維繫細胞健康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理現象,如果發生障礙,會直接影響器官的生理功能,甚至造成病痛。例如頭痛、頭暈,或者是記憶力衰退,往往就與頭頸部的微循環發生障礙,導致大腦缺血有關。

●作者張安之,中正大學電機系學士、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碩士現任生醫研發公司董事長;莊一全,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目前爲成大醫學工程博士後助研究員;曾棋南,心臟血管外科醫學博士,現任林口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本文原載於時報出版,《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愈力》,已獲授權。88論壇歡迎多元聲音與看法,來稿請寄至editor88@ettoday.net

博客來|TAZZE |誠品|金石堂 3/15解惑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