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紳勉勵轉職者 良禽擇樹而棲
圖、文/1111人力銀行
寫過無數時事新聞專欄的溫紳老師,報社記者出身,20多年新聞資歷累積,本身就是個活字典,這幾年出現在各大電視臺,成爲政論節目名嘴,他以自身轉職經驗勉勵求職者「良禽擇樹而棲」,好好發揮所長,耕耘必有收穫。不堪回首來時路 ~ 從《民生報》轉進到國際媒體圈之心得 ( 溫紳 )溫紳 撰文臺灣的媒體奇觀臺灣新聞界的現況,由於近年來閱聽大衆受到網路免費提供訊息影響,加上四家無線電視及十餘家有線電視二十四小時的新聞頻道全天候播送,及時提供各界了第一手消息,導致報業急遽慘跌,據聞:除專業領域之《經濟日報》、以及八卦掛帥的《蘋果日報》有盈餘外,其餘幾乎全都虧損!但異常弔詭的,是媒體生態雖然如此險峻;卻有不少新興傳媒陸續在問世或積極籌備中,譬如: 富邦集團旗下之《風傳媒》、或李遠哲與陳永興發起的《臺灣民報》等現狀,顯見臺灣新聞界雖然苦撐待變,媒體生態也益發瞬息驟變,然而,媒體圈似乎是「赤字經營」亦在所不惜之勢!不啻提供了傳播領域職場的無限生機。民生報從風光到熄燈個人在應聘《中國時報》主筆之前,曾先在《民生報》創刋時擔任第一批記者、後來轉調《聯合報》編輯,因緣際會接了《亞洲周刋》駐臺特派員、《香港信報》評論員、再獲聘至《日本經濟新聞》服務十年….乃至於期間在 AP、TIME、NEWSWEEK….等國際媒體上,發表新聞專題報導或照片,全都系拜當年《民生報》之栽培!該報在創報廿八年後不幸停刊,還曾引發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深表惋惜,表示那是「臺灣文化界重大損失」、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也說,《民生報》努力往文創產業方向發展,沒想到讀者並不支持,文化在臺灣到底是不是一筆「好生意」,其結局令人擔憂;不過,在宣稱階段性任務結束,決定停刊向社會及讀者告別前,《民生報》其實還曾創下五十七萬份銷量的亮麗記錄,遺憾卻不敵外在環境迅速變化、以及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的影響。中美斷交事件 貼身採訪蔣經國回顧昔日向創報的《民生報》報到時,創辦人便期勉記者要以「關懷讀者,關心生活」爲職志,專業報導適合全家人看的新聞自許,堪稱是中文報業史上,最早開闢文化新聞等專屬版面的報紙,我當時便大展身手廣泛提供讀者新聞,後因採訪「臺美斷交」重大新聞之故,近距離觀察到蔣經國總統、以及剛接新聞局長的宋楚瑜等人,在深度報導政治新聞之際,遂開始思考到臺灣未來的走向,除了面對島內風起雲涌、層出不窮的嶄新局面可充分報導,讓讀者得以一窺充滿變數的新視野外,但本身的格局也要自第一線跨入更深層的層級,因爲報紙新聞能否付梓是端視編輯的「好惡」,而真正能發揮輿論功能者,則是撰寫專欄或社論,才能發揮到新聞真實的影響力。 新聞無國界 轉戰國際媒體基此職場之切身體認,便由單純的記者生涯逐漸自我「提升」爲編輯、主筆,後來又頓悟臺灣畢竟只是一個「島國」,而新聞基本是無國界的寬廣領域,必須努力轉戰世界中文傳媒市場、然後再跨入外文專業報紙,於是,先進入《亞洲周刋》、《香港信報》等中文報志耕耘、之後靈機一動以沒有「文字障」的新聞照片,順勢切入AP、TIME、NEWSWEEK….等知名國際傳媒,讓國外注意臺灣動態者留下了記憶與印象,隨後再以參加國際性新聞同業組織、或投稿國際新聞攝影比賽、甚至是投書外國報章雜誌以打開知名度。最後,當然是要「良禽擇樹而棲」,挑選「專業報紙」好好發揮,皇天是不負苦心人的,「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穫」,回首過去這段時間,從《民生報》轉進到國際媒體圈,前後歷經二十年打拼才搶灘成功,所以,如不堅持是極不易做到,最後的關鍵系乎「意志力」,凡事堅持、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斬獲。更多名人轉職故事請上1111轉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