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謝錦芳》憋氣數鈔票

聯合國環境國際資源委員會共同主席珀多尼克。(謝錦芳攝)

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委員會共同主席珀多尼克日前來臺參加「亞太循環經濟論壇」,他在演說中引用美國生態生物學者麥克福森的話,「如果你認爲經濟發展比環境和健康重要,那麼數鈔票時憋氣試看看,可以憋多久?」此話一針見血,若沒有新鮮空氣,再多的財富也換不到健康。

來自英國荷蘭丹麥與國內專研循環經濟的學者專家企業界逾500人,10月中旬齊聚高雄參加「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爲落實循環經濟理念大會印發會議手冊節省紙張,以手機APP提供議程等相關資料,會場所有看板、展架、餐具均使用環保材料晚宴標榜循環永續,使用在地有機食材,讓與會者從生活飲食體會循環經濟的創意與商機,並留下深刻印象

循環經濟在歐洲成爲顯學,荷蘭、比利時、丹麥、英國等紛紛訂定目標發展循環經濟,以循環經濟爲主題的國際論壇成爲各國產官學研瞭解最新發展趨勢,拓展商機的場域,也成爲主辦國展示當地循環經濟成果案例的最佳場域。此次在高雄舉行的「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會後安排國際專家、企業參訪臺灣各地的循環經濟個案,適時展現了臺灣在循環經濟的軟實力

環保署表示,2050年要達到「物質全循環」,該如何落實呢?近年環保署以漸進方式禁用免洗餐具,這些禁令要發揮效果中央地方政府應發揮帶頭作用。最直接的檢驗方式是,各部會例行會議或舉行國內外論壇,是否避免使用塑膠吸管、紙杯、紙餐盒?環保署如果要求企業、民衆不要使用免洗餐具,在自家舉行的會議與論壇中,依然發放紙餐盒便當,官員們一面享用紙盒便當,一面高喊減少使用免洗餐具,這不僅自打嘴巴,對相關業者也起不了嚇阻作用。

臺灣每年舉行的國際論壇、展覽與參訪逾600次,去年會展產值逾460億元,吸引逾28萬外籍人士參訪。這些不同主題的國際論壇、展覽與參訪,不僅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更是推動節能減碳、循環經濟的最佳場域。

以一場500人的國際論壇爲例,會中餐飲所使用的環保餐具,不論是不鏽鋼玻璃陶瓷或其他環保材料餐具,創造龐大需求,爲外燴餐飲、環保餐具業者提供新市場。每年逾600場的國際論壇、展覽,加上中央與地方部會的會議所創造的需求,也鼓勵更多設計師開發更環保的餐具。

傳統線性經濟把污染留給環境、社會大衆承擔,企業家們憋氣數鈔票,能數多久呢?如果轉個彎朝向循環經濟,從源頭設計開始減少污染,讓空氣、土地與河川恢復生機,這樣纔可長可久。從環保餐具開始,就可以落實循環經濟,創造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