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 紀念抗戰

劉彥良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獻花紀念。 (劉彥良提供)

藍鯨,人們給他取的可愛名字;南京,一個充滿民國範兒古都

「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爲其會」,由此顯見南京市爲江蘇省不遑多讓的省會,真是當之無愧!而來到南京要做的第一件事,必先識其史、觀其貌,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

六朝古都藍鯨南京

想當時,我到達南京時正值秋季,秋高氣爽的南京真叫人感到舒適,我們仙林校區南京城還有一大段距離,已經通車多年的地鐵解決了兩校區間的距離。

南京大學交換的十二月十三日,適逢「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選在這天的日期是在紀念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對中國同胞展開長達一個多月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有三十多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此公祭以國之名、以家之名、以中華民族之名,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在十一月中開始,南京城便下令禁止工地施工,活動前幾日開始有限制的公車調度,爲了就是典禮當日可以出現「公祭藍」的好天氣,使得公祭順利進行。這點與北京的「APEC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果不其然,當天可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呢!

除此之外,典禮前一個月開始,從小學乃至大學,無不提倡公祭日的重要性,從報紙上看見每天都有師長帶領繫着紅色小領巾的小學生,前往南京各地的紀念碑悼念,作爲機會教育,從小就讓學子們認識這段歷史。大學殿堂裡頭亦邀請專家學者們來和學生以研討會的方式來介紹歷史,像我所在的南京大學便有歷史系專門研究南京大屠殺的教授來辦理相關的系列講座

公祭英靈不忘歷史

清晨六時,原本與友人相約前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與此公祭活動,誰料,紀念館周圍早已封鎖起來,沒有邀請函或相關證件是禁止進入的,周圍佈滿嚴肅的氛圍,經附近居民及保安員一提,原來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親臨公祭現場,所以管制特別嚴謹,滴水不漏。

書報攤買了份當天報紙,各大報紙頭版一率使用低調的黑色以此悼念公祭日,大大寫着「國祭:滿城人靜警報起,路野肅沉沉,無論何處安息,我知道你的歸魂」這段話,全城街瀰漫着肅穆的氛圍。

與友人前往紫峰大廈下的圓環廣場,此刻九點五十分,一旁當年救治病患鼓樓醫院已經聚滿獻花的人潮,圓環周圍依舊車水馬龍,人行道佇足大批的民衆在觀看大熒幕裡的公祭現場直播。十點整,交警與志願者引導車輛停靠路邊,所有交通號誌皆變成紅燈。

從城的另一端開始響起汽機車的鳴笛聲,一路傳到廣場這兒,四周也隨之響起駕駛們所發出的喇叭聲,所有人靜靜地凝望着大熒幕,交警像機器人般地將帽子取下,熒幕傳來的畫面是莊嚴的公祭現場,儀仗隊花圈邁入會場中央,館長開始致詞……

整座城市籠罩哀痛

此刻,防空警報響徹雲霄,整個南京城皆籠罩在警報聲中,各地遇難同胞紀碑前如火如荼地舉行獻花活動,在我前方有對坐着輪椅的老夫妻低頭默哀,而我身後的一位老人家淚水早已奪眶而出,不能自己。這畫面讓我相當激動,深深感受到當事人或後代所表露的悲憫真實之心,誰也忘不了這段慘痛的歷史教訓,可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警報甫結束,南京交通又恢復往常的熱鬧,與友人走進一旁的鼓樓醫院,一年之中就只有今日開放,裡頭介紹當年來華的外國醫師在南京醫治病患的介紹及醫院的歷史,許多外國友人亦前來參觀。我們走進一旁南京大學的鼓樓校區,校園裡有座「南京大屠殺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一遇難同胞紀念碑」。

來到此碑前,可以看見前來悼念所獻花籃,稍早前來參加公祭儀式的師生胸佩白花,手持菊花,靜靜地站在紀念碑前,儀式在十點開始,他們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全體人員默哀一分鐘,隨後向遇難同胞敬獻花籃。我們亦深深地向同胞們致敬與哀悼。

轉往早上欲前去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會場門口擠滿欲前來獻花的人羣,由於稍晚還有宗教悼念的活動,還是管制不能進入,警察們說明日才恢復開放場館給民衆參觀,大夥兒對於公祭活動的踊躍可見一斑。

在八股空洞的背後

回程公車上,看見各地的紀念碑都擺上了鮮花,絡繹不絕的民衆前往悼念,藉此次紀念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在大陸這裡是多麼的重視、牢記這段歷史。就像他們歷來看似八股空洞的宣傳、描述字句:「勿忘民族曾經共同的苦難,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堅苦卓絕的鬥爭,在中國戰區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國大陸,雖然經常性地刻意宣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但重要的是在這些字句背後,那些屬於我們共同過往的歷史記憶,那是同樣身爲華夏大地炎黃子孫的我們,所應該好好學習巷,深入省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