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羣衆藝術館館長王榮升:同步創新發展古老文化

西安羣衆藝術館王榮升館長(來源:本站

第二個,我們籌集了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50多名專家學者組成了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專門對咱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評估以及項目的審覈。

第三,我們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立了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目前西安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達到了242個,其中國家級的11個,省一級的81個,市一級項目150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西安市充分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的“三進活動,有利的推進了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兩個項目是比較典型的,一個就是秦腔臉譜傳承人陳耀武。一個就是咱們的核雕傳承人,這兩個項目屬於我們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兩個項目目前在保護挖掘和發展過程當中是比較好的,而且受到了傳承的因素比較廣。同時,它在各方面來講,在市場上來講,和在文化的發展上來講有着很大的指導性普及性,同時推動意義還是比較大的。

西安市作爲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作爲咱們十三朝的古都,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的因素在西安隨處可見。從這種意義上來講,重啓絲綢之路,實際上是對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再動員,再發展。同時,從“一路一帶思路建設上來講,從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上有着積極的作用。無論是海上的,還是陸上的,從各個方面來講,我們文化的發展從古至今在思路上來講都是一個屬於比較前瞻的發展。而後,纔是經濟或者其它的發展。

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這一塊,從他們的理解上、接受上和他們現代社會的實踐上,對他們來講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是從年輕人上講,他們對傳統文化從接受上來講,還是能夠接受。要是在傳承上來講和發展上來講,還有着一定的困難。因爲現在社會上各個方面的信息量比較大,而且文化的因素方方面面,特別是現在情況下,其它方面的文化的因素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有着不可小視的作用。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來講,目前我們只要正確的引導,加大我們的宣傳力度,同時把我們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的文明很好的結合起來,我們的文化建設已經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現代的工業文明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它是一致的,我們的文化要發展,我們傳統文化要保存,要挖掘,要發展,那麼離不開現代工業文明。

那麼現代工業文明發展到底,發展再快,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基因。比如講,我們現在的造紙業,我們過去就有造紙,而我們現在的造紙只不過是用工業的手段取代了過去傳統的手工藝。比如講我們現在火箭推動器,它就是我們古代一種傳統的槍炮,發展起來現在火箭的推進。因此,我們認爲傳統文化和現在的工業文明的發展是相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

現在的工業文明再發展,從某種程度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它的傳統文化的基因。因此,在挖掘、保護和傳承上來講,我們要把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有機的結合,纔是我們這個古老文化的發展和現代文明的建設能夠同步。

在今後的發展和建設當中,西安市羣衆藝術館我們着重做好幾項工作。一項就是繼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及、推廣、挖掘、傳承,這樣的工作。這裡面,首先要抓好的就是我們現在中小學幼兒園,從學生時代抓起。我們採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的三進活動,從2008年開始,我們首先在全國就推廣這樣的活動,一直到今天。每年我們堅持四五十場的文化三下鄉活動,也叫傳承進萬家活動。這項活動的開展,對我們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方面,我們要辦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作爲在西北來講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我們擁有了兩千多件,四百多類的各種非遺項目和非遺展品。這些成果是我們這十多年來整理和挖掘的,我想通過這樣一個博物館的繼續擴大,我們非遺項目的宣傳,同時在這裡舉辦各種的展覽活動,以對社會起到示範和普及作用。

第三點,我們要抓好非遺隊伍的建設。非遺隊伍建設是非遺傳承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首先要找好傳承人,找好傳承人的培訓,找好傳承人的保護工作。同時,我們要抓好非遺隊伍,就是非遺工作者和非遺志願者建設工作,促進他們工作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真正的把我們非遺工作搞起來,搞好,搞活,真正的按照習主席提出的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