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絲路起點 尋找那些消失的文化

西安生活了快30年,早已熟悉它的各種稱號,“千年古都”、“絲綢之路起點”、“十三朝古都”。

除了這些稱號之外,在這座城市裡,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各種各樣的故事,這些有趣的事情,比它的稱號更吸引人。

2016年8月,我從西安出發,開始了爲期4天的尋夢絲路之旅。

尋夢絲路?聽上去可以涵蓋很多內容,但我們的旅行,從一個帥氣的明星——陳楚生開始。

陳楚生這是在幹嘛?賣萌嗎?絕對不是。

屬雞的陳楚生笑得這麼開心,是爲什麼?

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交流與碰撞,促進了整個歐亞大陸的繁榮與發展,而這條要道也被稱後人稱爲“絲綢之路”。

“萬里絲路起長安”,2016年的8月,柒牌攜手陳楚生探尋先人足記,挖掘絲綢之路的非遺瑰寶,再現千年古都的文化盛景。我很有幸,作爲團隊攝影師之一,參與了這次採訪。

4天時間,我們採訪了4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見到了我們在快節奏生活中不常見到的那份美麗。

核雕藝術,方寸之間顯身手

陝西蒲城縣城,有一棟不起眼的家屬樓,這棟樓裡住着一位大師,能在小小的桃核雕刻出大大的世界。說“精雕細琢,巧奪天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點都不爲過。

這座普通的房子不大,但裡面的佈置又與其他的家庭不大一樣,掛在牆上的畫、照片、榮譽證書,彷彿告訴我們這個房間的主人的經歷。

這些書,這些古玩兒,不是哪個家庭都有,也不是誰都可以欣賞的。它一定屬於一個有文化、特別是對古代傳統文化有相當研究的人。

它們屬於趙秉科,他1943年生於西安一個藝人世家,1960年師從我國著名老藝人孫光明、楊尚武先生學習果核雕刻和漆器工藝,形成我國桃核雕刻北派西安一脈的獨特風格和技藝

桃核雕刻分爲南北兩個流派,西安屬於北派,北方地域很多,像山東的、河北的,而南方,福建、浙江等省份,也有核雕藝術。

南北派最大的區別,在於這個“核”,用什麼核是根據風土,水土,氣溫,環境所決定的,像北方,常用核桃,桃子,棗,杏等果核,南方以緬茄,橄欖核,椰果等果核。

果核雕刻分兩種,一種是有核的,一種是有皮的,像椰果,它基本是有皮的,皮很堅硬,裡頭是肉,可以做核、皿器等等。

一邊欣賞着這些精美的作品,一邊瞭解着老師

他出身於一個藝人家庭,後來跟隨着全國桃核雕刻老藝人孫光明學習,孫光明師傅,是57年中國第一屆中國藝人代表大會,命名的著名老藝人,那時候沒有大師,也沒有藝術家。趙老師跟從孫光明師父學習桃核雕刻,從那時到現在已經58年了,從來沒有中斷過核雕藝術。堅持、執着,再加上對藝術的渴求,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績。

坐下來仔細欣賞這些藝術品印象最深的就是“狀元船”,他在一個核上雕刻了一個船型的藝術品,仔細一看,上面有房屋、有人,再仔細看,彷彿的門窗、屋頂上的瓦片,都是清晰可見,趙老師講解道:房子門,還可以打開關上。真是把方寸之間的藝術做到了極致。

誰又知道,聚光燈下珍貴的藝術品,就是用這些不起眼的工具雕琢而成。看過他簡樸的工作臺後,覺得藝術品背後,都有不爲人知的艱辛,所有的創意和記憶,都來自於他的思想和靈巧的雙手。

陝西蒲城,雖然只是縣級,但是在陝西非常有名,著名將領楊虎城,就是蒲城人。

採訪之餘,我們參觀蒲城縣城的林則徐紀念館,它是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林則徐三次來陝西的寓所。該館依託林則徐任陝西巡撫不久,來蒲城懷念他的恩師、軍機大臣王鼎時下榻的王仲山家宅籌建。

整個建築形式關中典型的“四進式”建築,規模宏大、氣勢宏偉、莊嚴肅穆。院落裡青磚墁地,飛檐斗拱,雕樑畫棟,古色宜人。各色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品,雕刻手法嫺熟,生動逼真,清泉盎然。這種古樸的關中院落,已經不多見了,走在裡面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歷史氣息。林則徐與恩師的深厚感情,也打動了我們。

影子飛起來

來西安書院門逛過的朋友,都會對一種工藝品印象深刻:皮影。這種皮影將歷史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並且裝在畫框裡,送朋友或者掛在家裡,都非常有意思。而你知道這些皮影背後的故事嗎?我們來到了位於渭南華縣縣城的“影子坊”一探究竟。

這裡製作的皮影,都是手工製作,與市面上幾十塊錢的機器皮影,有很大的差別。

2006年6月,華縣皮影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7年3月,華縣皮影製作工藝又被列入“陝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華縣被文化部命名爲“中國皮影之鄉”、“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薛宏權,華縣皮影雕刻傳承人,1983年從事皮影雕刻藝術。多年來他與妻子騫小鳳全心致力於皮影藝術事業,他們的作品造型精美,刻工細膩,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中國藝術畫報》、《旅遊雜誌》、北京《三聯生活週刊》、《陝西日報》等刊物刊登了他們的作品。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陝西電視臺、渭南電視臺等,都對其雕刻藝術作過報道,作品也被各級政府選爲對外文化交流禮品。

在瞭解製作皮影之前,我們看了一場生動的皮影戲。皮影戲現在在城市已經不多見了,而能在幕後看皮影戲,更是沒有機會。在影子坊,我們得到了在幕後觀看、拍攝皮影戲的機會,瞭解了影子飛起來的過程。

一個皮影人物,可能需要2~3名演員來操作,而演員,也要跟着節奏和皮影一起跳舞,這樣才能保證皮影人物的手腳一致。看着他們認真演出的樣子,心裡覺得非常的感動。

這是一場新派的皮影戲,從音樂到人物,節奏都比較快,適合現代人的欣賞。而燈光也用的是無影燈,幕布的顏色比較亮,也沒有影子,有點像在電影院看一部電影一樣。

而另一種傳統的表演形式,從耳邊的秦腔響起,彷彿就將時光倒退了50年,昏黃的燈光,將這種氣氛渲染的更加明顯。

傳統皮影戲節奏較慢,不像新派皮影戲那樣動作快速,但是依然考驗演員對秦腔節奏和故事情節的把握,很多演員都是一邊表演,一邊唱着,這樣才能給小小的皮影賦予生命。

當然,能成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那麼,他的作品一定很棒,那種紋理和感覺,不是機器壓製的作品可以表現的。

手工作品與機器作品的最大區別,在於紋理,手工製作的紋理是千變萬化的,而機器壓製的每一個都是相同的,藝術品的價值就在於獨特,這種紋理正是獨特技藝的體現……這些作品,都是用上等的牛皮,通過手工刀的雕刻、毛筆的上色製作而成,近距離觀察,畫面及其細緻。

看看這些皮影,是不是很有感覺呢?

華縣皮影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種類之集大成者。因其最古老、最成熟、最完美、最經典和最有資格代表中外皮影的最高水平,被譽爲中華戲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所以專家們認爲:華縣皮影在國內外皮影史上的地位近始於秦始皇兵馬俑在中外考古史上的地位。

當然,皮影的製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在硬硬的牛皮上雕出花紋,那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手勁要大,手法要嫺熟,用刀要細緻,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

這些活躍在舞臺背後的演員,其實也是皮影的製作好手,特別是上色的工藝,將他們在舞臺上的想象,融入到紛繁的色彩之中。

所有的大師,都是執着而富有魅力的。

黃土地上的藝術品

看着這色彩斑斕的剪紙作品,你會覺得,它會出自梵高一樣具有很高藝術修養的人嗎?

如果我說,它出自於黃土高原上的農民,她每天還要下地勞作、爲老伴做飯,你的想法是什麼?

這個地方距離省會西安有3個多小時的路程,距離最近的旬邑縣,也有1小時的路程。就是這樣的黃土地上,出了一位剪紙藝術家——何愛葉

她1952年出生在被譽爲“中國剪紙之鄉”的陝西旬邑縣湫坡頭鎮北崖頭村一戶貧苦農民家中,憑着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彩貼剪紙傳承人,陝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是陝西省農民畫協會會員。

這是何愛葉的家,就像許多渭北農村的家庭一樣,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剪紙不但陶冶了我的情操,也豐富了我的人生,已經成爲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會舞動起手中的剪刀,不斷地把這門藝術保護、傳承和堅持下去。”

她的話語也像千千萬渭北農民那般樸實。

我們走入她的家中,全國品質最好的蘋果已經成熟,紅紅的辣椒也被晾曬在院落裡有陽光的地方。

然而,比這裡的蘋果更有名的,是這裡濃郁的剪紙藝術。

我們坐在院子裡聊起了何愛葉的經歷。

她從小家境貧困,生活在只有幾戶人家的山溝裡,但她心靈手巧,五六歲時,就能擺弄剪刀,以樹葉當紙,剪出有模有樣的小動物。十來歲時,所剪花鳥魚蟲在附近村莊就已小有名氣,周圍村莊都知道,在溝裡住着一個何姓的人家,他家的孩子剪什麼像什麼,於是逢年過節便有村鄰向她求討窗花,哪家娶媳婦都向她那求討大紅喜字和削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旬邑縣文化館爲了弘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對全縣剪紙情況進行了普查,通過摸底推選,從各村發現了不少剪紙愛好者,多次舉辦各類剪紙培訓班,培養了一批現在活躍在旬邑剪紙事業上的知名剪紙藝人。在培訓班中,她用嫺熟的手法,創作出一大批生動作品,從此她脫穎而出,受到了文化部門的關注。

後來,在多次學習培訓中,她結識了“世界剪紙大師”庫淑蘭,便虛心向剪花娘子學習彩貼剪紙技巧。通過多年的苦心學習鑽研,她集百家之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剪紙風格。

她的剪紙,從動物花卉到民俗傳說、宗教信仰和吉祥意寓等題材都有,內容多以傳說、歷史、典故、山水、人物、花鳥、生肖等形式呈現,形式多樣,有面花,泥像,單色剪紙,彩貼剪紙,團花和冊頁。

這些作品都出自她手,沒有複雜的工藝和材質,都是用靈巧的雙手拿着剪刀做成的。

我們平時有攝影愛好者的交流,在這裡,十里八鄉的剪紙愛好者也來到她的家中,一起交流剪紙的心得。看到大家認真剪紙的樣子,覺得藝術不論是複雜的,還是簡單的,對人的品行、情操的陶冶,都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

陳楚生與夢尋絲路

自2008年柒牌聯手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成立“柒牌非物質文化研究與保護基金”以來,柒牌始終以“中國,纔是美”的理念挖掘和展示中華五千年傳統之美。爲更好地融入國家戰略,讓更多人關注、參與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中,柒牌在2015年啓動了以“一帶一路”爲主題的非遺探索之旅。從 “尋夢海絲”到“尋夢絲路”,柒牌始終將非遺保護與傳承和國家戰略融爲一體,遍尋大美非遺,領略古老中國美。

西安羣衆藝術館

而這次活動,除了邀請了趙老師、薛老師、何老師這幾位大師外,還邀請了明星陳楚生,回到開頭的疑問,陳楚生是在賣萌嗎?回到夢尋思路非遺探索之旅的第一天,體驗團來到了西安羣衆藝術文化館進行參觀,陳楚生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並呼籲更多的人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中來。

陳楚生和趙老師學習核雕藝術,也像臉譜繪畫大師一起,繪製秦腔臉譜。可以看出,藝術是相通的,做音樂的陳楚生對傳統藝術,也是非常的瞭解。

最後,是這次活動全體人員的合影,地點是在何愛葉老師的家門口。這次夢尋絲路之旅,只有短短的4天,但是我們的收穫遠不於此。非遺是當今社會需要關注的話題,我也很有幸能與工作人員一同發現、記錄,並感知傳統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