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10年 王品果披過世奶奶戲服出演《祭特洛伊》
▲2015年第三版《祭特洛伊》在雲門劇場戶外廣場上演,導演的兒子王品果(火盆前的少年)身上的戲服是由10年前奶奶的舊戲服再製而成。(圖/金枝演社提供,下同)
金枝演社的《祭特洛伊》(Troy, Troy...Taiwan)第一版首演距今18年,今年10月將在雲門劇場推出第三版,這戲與時間共同發酵,又長出新的面貌。導演「二哥」王榮裕說,「劇本、音樂、服裝都不一樣,幾乎是重新制作。」不僅視覺、聽覺上有全新呈現手法,劇本對於「特洛伊戰爭」的詮釋角度也變得更溫柔。
王榮裕說,「自古以來,戰爭犧牲的是誰?都是女人。3000年的特洛伊戰爭是如此,現代的IS也是如此,男人拼輸贏,女人被當成俘虜,是犧牲品,也是祭品。」這番體認揉進《祭特洛伊》的劇情裡,編劇分別以兩個女人的犧牲來開啓與結束這場戰役,成爲2015年版與過去特別不同之處。
戰爭開打前,亞格曼農爲了出師順利,被迫以女兒伊弗吉尼亞的鮮血獻祭;戰爭結束後,赫克託的愛妻安度美姬失去丈夫之後,懷裡的孩子爲完成最後的獻祭也被奪走,只剩下飄蕩在空中、不知爲誰而唱的搖籃曲。試演當天,上述情節由粉墨登場的演員在雲門劇場戶外停車廣場上演出,即使沒有華麗的舞臺與燈光,卻仍讓人鼻酸。
顛覆以往對於特洛伊戰爭的印象,2015年版的《祭特洛伊》不再把目光侷限在男人之間的戰爭,「女人」反而成爲打動人心的關鍵,特洛伊戰爭變得柔軟,但留下的惆悵也更久更長了。
▼2005年,王榮裕飾演亞格曼農(手持刀者),親手殺了愛女,完成劇中第一場獻祭。
時間的痕跡在這部劇裡比比皆是。演出中,一個理着三分平頭、身穿僧服的少年穿梭在特洛伊戰爭的亡靈之間,扮演說書人般的角色。少年是10年前扮演特洛伊城皇孫的導演兒子王品果,身上的戲服是以10年前演出特洛伊國王的導演母親、也是歌仔戲小生名角謝月霞的戲服制成的。
王榮裕曾經說,2005年與兒孫一起站在舞臺上演出《祭特洛伊》,是母親一生最快樂的時候。時間流逝,謝月霞於2009年初病逝,劇中的角色在這次演出也拿掉了,但是她的精神化成戲服,穿在孫子王品果身上,也算是另一種完滿。
《祭特洛伊》以特洛伊比喻臺灣,同爲強權覬覦的方寸之地,王榮裕用這齣戲來談臺灣人守護土地的意識,此劇的演出場地也確實對土地產生影響。18年前,金枝演社在華山廢棄酒廠演出《祭特洛伊》,間接催生今天的華山藝文特區;10年前,移師滬尾砲臺,在百年古牆下搬演,而今年,這部史詩環境劇場將在古牆的另一面再度上演。
《祭特洛伊》將在10月16至18日、23至25日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全劇臺語發音,現場配有中文字幕,金枝演社製作人遊蕙芬建議可以早點入場,「演出前演員將有拜神儀式,我們想請神來看演出,導演的想法是把3000年前的亡靈請到演員身上,重現這個故事。」並預告最後演員們會褪下戲服,以一般日常打扮走進觀衆席,整場演出猶如一場現代祭典。
▲▼2005年,在滬尾砲臺演出的第二版《祭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