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嚴格退市對優化A股生態有利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其中提出要加大上市公司退市力度,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A股目前出口端正在逐步形成嚴出的新形態,嚴格退市利於出清低質量的問題公司,會讓A股市場的生態結構進一步優化,對於市場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逾50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數量爲歷年新高。這是很明顯的嚴格退市信號。
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要麼觸及重大違法情形,要麼已經徹底喪失投資價值。這些上市公司繼續留在資本市場,無法進一步創造投資價值,不能帶給投資者分紅收益,屬於對稀缺上市資源的嚴重浪費。
把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問題股、垃圾股及時清理出A股市場,能夠爲註冊制入口端騰出更多寶貴的上市資源,引入更多科技含量更高、投資價值更大的新鮮血液,促進市場新陳代謝,進一步改善A股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出口端的嚴格退市,少不了入口端"寬進"的配合。註冊制的"寬進"並不意味着放水,相比以往,IPO標準的容忍度明顯提高,讓一些科技含量高但尚未盈利的企業有了更多踏入資本市場的機會。但容忍度的提高,並不意味着對IPO公司整體質量把關的放鬆。唯有真正有投資價值的企業,才能成爲"寬進"的受益者,也有望爲投資者創造更多地投資回報。
實際上,嚴格退市能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和改善市場投機生態。準退市股都是問題股,相比普通股票有着更大的爆雷風險,及時退、早點退,能降低投資者的損失,避免更多投資者入局"踩雷"。與此同時,準退市股通常是投機行爲的高發板塊,甚至可能滋生惡意投機、股價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爲,對投資者利益構成嚴重威脅。
退市常態化,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引導更多資金遠離問題股、績差股,流向績優股,進一步發掘績優股的投資價值,優化市場資源合理配置,從而更好地提升A股市場整體的投資價值與穩定性。
另外,嚴格退市能警示中介機構更好地歸位盡責,當好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更加勤勉盡責,有利於推動行業優勝劣汰,營造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給投資者更多安全感。
自2020年11月實施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以來,多元化退市渠道更爲暢通。除了被強制退市的股票,還有逾20家企業選擇主動退市,這是退市制度改革取得的積極成效之一。就主動退市而言,包括吸收合併、要約收購、主動申請等多種情形,有利於上市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增強盈利能力,同步提升投資價值。相比強制退市,主動退市也能更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A股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優化市場生態,而嚴格退市是實現市場優勝劣汰的重要途徑之一。嚴出配合"寬進",能更好地形成有進有出、良性循環的市場生態。
北京商報評論員 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