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搶佔亞太與歐洲先手 擺好陣式就等拜登上任

習近平在美國政府換屆前拿下RCEP與中歐投資協議談判,擺好陣式等着拜登上任後進對決。圖爲習近平與拜登於2017年在達沃斯會面。(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最近數週連續與亞太國家簽署RCEP以及與歐盟完成投資協議談判,挽回了新冠疫情後受挫的國際聲望,這對於即將上任美國總統的拜登造成不小的壓力,讓拜登聯合歐盟與其他國家聯手製中的策略還未實施就已破了兩個大洞,此一情勢對拜登上任後的中國政策方向造成不小的困難。

美媒《紐約時報》以「習近平搶佔外交先機,美國遏制中國面臨困難」爲題分析指出,拜登政府強調要與盟國建立聯合陣線開展與中國競爭,並遏制中國的影響力。但中國近期與亞太地區14個國家達成貿易協定、承諾與其他國家一道應對全球變暖減少碳排放,現在又與歐盟達成了投資協定,這些成果展示了習近平手中因中國的經濟實力而掌握的砝碼

榮鼎諮詢柏林的中國問題專家巴金(Noah Barkin)稱中歐投資協定是「中國奪取的地緣政治勝利」。此一協定對中國企業在歐洲獲得市場準入雖然有限,但中國真正的成功是外交上的。顯見中國僅需做出適度讓步,就克服了歐洲對中國的多項政策的疑慮,包括香港新疆等問題。

分析指出,中國的戰狼外交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加州克萊蒙麥肯納學院裴敏欣教授說,「我認爲他們在改善本國形象上採取了選擇性做法」,這些協定是否會改善中國的形象仍有待觀察。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10月的調查發現,在14個經濟發達國家中,對中國的負面態度達到了10多年來的最高水準,有78%的受訪者對習近平在處理全球事務上沒有信心,但這個數字比當時對川普沒有信心的比例高達89%還是好一些。

持續了7年的中歐投資協議談判在去年9月時還不樂觀,但在美國總統大選時出現了重大進展,拜登承諾拉攏盟友建立聯盟來應對中國挑戰,顯然讓中國預見到潛在威脅。圖爲習近平2015年訪美(圖/新浪網

分析認爲,持續了7年的中歐投資協議談判在去年9月時還不樂觀,但在美國總統大選明朗化後出現了重大進展,拜登承諾拉攏盟友建立聯盟來應對中國挑戰,顯然讓中國預見到潛在威脅。因此美國大選一結束,中國就與亞太14個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2月初,習近平在與梅克爾馬克龍通了電話後,立即完成了中歐投資協定。

達成投資協定的前景在歐洲和美國都引起了警惕。批評人士說,投資協定將讓歐洲的經濟與中國經濟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幫助北京擴大經濟實力,轉移讓中國開放其黨國驅動經濟的外部壓力。預料歐洲議會批准時也會遭受阻力,但中國掌握到機會之窗,做出戰術性讓步,是非常聰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