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無處去 躲進隧道吹冷氣


隧道。(示意圖/記者謝婷婷攝)

文/特約撰述 福澤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強化全國鐵路建設基本國策。不過,鐵路的開發有時候也會遇到沿線的環境蕭條或是設計錯誤而作廢。臺灣苗栗以及九州熊本剛好都有一條被廢棄的鐵路隧道,現在居然都成了夏日消暑的好去處。每天噴出24座游泳池泉水 50年不間斷

熊本縣高森町有一條越過南阿蘇區域的鐵路系統「南阿蘇鐵路」,這條鐵路總長度17.7公里,原本起點的高森車站附近,日本國鐵打算要鑿穿阿蘇山打造一條貫通熊本、宮崎之間的隧道。沒想到才挖到一半,就鑿破了一個埋藏在地底下涌泉區。一時之間,涌泉噴發出來,當時計算到的水量,大約是每分鐘36噸的出水量,幾乎每40分鐘,就可以填滿一個奧運標準的游泳池。即便是50年後的現在,每分鐘依舊還有32噸的出水量。

隧道變公園 成爲民衆避暑勝地眼看這個貫穿阿蘇山的鐵路隧道計劃是不可能完成了,於是日本國鐵便決定中止計劃。同時把這個已經挖掘一半的隧道,直接捐贈給高森町公所負責保管經營。高森町公所經過幾次的討論之後,發現這裡的涌泉湍急,使得隧道即便在30度高溫的夏天,依舊可以維持20度左右的恆溫,這個特性,恰巧可以提供附近居民一個納涼避暑的地方。

高森町公所決定將隧道改造成一個以涌泉爲主題親水公園,利用已經開鑿好的隧道空間,做成一個長廊型的展示空間,每年夏天的七夕以及冬天的聖誕節,都會有特殊的燈光秀。同時在隧道的盡頭,準備了三個以水爲主題的常設展覽。

臺灣隧道日本總督題字 成爲臺灣最美的隧道

另外一條廢棄的鐵路隧道則是在臺苗栗市區的貓裡山公園附近,這一條1902年修建的苗栗隧道,在日治時代是串連臺北臺中之間的重要交通命脈,連當時的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也非常重視,特別在隧道北端入口尚書的「九功維敘」爲典故題寫了「功維敘」三個字,同時還在隧道入口用紅磚砌成兩座塔樓,也使得這條苗栗隧道在當時號稱全臺最美的隧道。

風華盡褪去 只剩LED燈光照殘壁隧道開通之後,不但便利了火車通行,許多苗栗人,也會利用火車通行的空檔,抄捷徑沿着鐵路進入苗栗市區。這樣的風景,直到1998年山線鐵路改由雙線南苗隧道通行,才告一段落。只是這條在苗栗人心中佔有重要回憶的隧道,該怎麼保存?也着實讓苗栗市公所傷透了腦筋,後來決定保留隧道主體樣貌,簡單的加上LED燈管以及火車音效延續下來。

只是這兩條隧道的經營方式,也可以看到日臺對於地方遺產再造的思維有很大的不同。高森涌水隧道收取門票,確保涌水隧道公園可以自行負擔一部分的開銷。而苗栗功維敘隧道,則是開放給遊客成爲可以自由參觀步道。高森涌水隧道公園,透過每年一定的管理經費,與地方產業共同舉辦各種活動。但是苗栗隧道,除了提供給人們通行之外,沒有其他附加價值。或許,臺灣在推動地方創生(再造)之前,應該學着不排斥商業運作機制適當的介入,這也才能確保這些文化建設,得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