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化鵬》消失的「白團」

左化鵬消失的「白團」 。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左化鵬專欄臺灣如何一步步艱難地走到今天,今後,面對世界嶄新的變局,又將何去何從?

11月25日晚觀賞了一部「光計劃紀錄片,這部由知名導演李崗監製許明淳導演的紀錄片,追溯了無數個決定臺灣命運的關鍵點,其中有許多是過去不曾公開的歷史,包括我最感興趣的「白團」,這支神秘的日本軍團,如何來到臺灣,又如何的消失不見。

「白團」是當年日本駐華軍事顧問團的代稱,他不是傳說,而是曾真實的存在,只是當局從來不提,文獻也未記載,就漸漸的被世人遺忘。

「光計劃」這部紀錄片,製作團隊成員,煞費苦心,訪問了白團仍在世的成員和他們的家屬,一層層地揭開了白團神秘的面紗

二戰後,日本戰敗投降,先總統蔣公仁義爲懷,對日本「以德報怨」。不久後,國共內戰國軍失利國民政府撤退來臺。

日本「前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爲報答蔣公對日本的恩情,1949年在東京組織了一支日本軍人顧問團隊,渡海來臺,協助蔣公反攻大陸

陸軍少將富田直亮擔任團長,他化名白鴻亮,所以這支顧問團就簡稱「白團」,所有的成員皆隱姓埋名,採用新的化名,如三本親雄(帥本源)、照屋林蔚劉德全)、中尾一男(劉臺源)、岡本秀徹(陳萬全)、淺田哲(宋義哲)等共83人,陸續來到基隆港

翌年2月,在臺北圓山成立軍官訓練團,對國軍校級軍官及將領開班授課,進行軍事教育訓練,協助擬定各項軍事作戰計劃。

又隔年美軍駐臺,美軍顧問團團長蔡司,竭力反對日本軍人擔任國軍顧問,並多方阻撓。

1952年,日本顧問團爲避人耳目,不得已轉爲地下化,由圓山轉往石牌,改以「實踐學社」的名稱,對高階將領進行講習訓練,並以陸軍32師爲訓練對象。

當時,有非實踐學社出身者,不得晉升師長級以上的不成文規定。白團先後代訓了六千名我國的優秀軍官,包括郝柏村宋長志許歷農、宋心濂等,日後都擔任黨政軍要職。

白團,也曾出生入死,前往金門前線,參加槍林彈雨的八二三炮戰。並曾提出一份極機密的反攻大陸「光計劃」,這份計劃,共軍和美軍都曾處心積慮想一探究竟,不料,卻出現在一名白團軍官的日記裡。

「光計劃」紀錄片的團隊,曾不辭勞苦,走訪日本各地的白團家屬,他們大多表示,不知道才缷下戎裝父親,又渡海來臺,參加了另一戰場

還以爲父親是到九州出差。幾十年後,家屬們也到臺灣參訪,來到父親當年住過的北投溫泉路一帶的日式宿舍林木森森景物依舊,睹物思人,不禁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