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發現遺址 或爲秦漢血祭地

出土的明器化小弩機。(取自人民網

由壇、壝、場構成的「壇場」,符合文獻寺土爲壇,除地爲場」的記載。(取自人民網)

2016年祭祀境發掘區鳥瞰。(取自人民網)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鳳翔縣西北柳林鎮血池村,日前發現一處祭天遺址證實屬於秦國國君和西漢多位皇帝親臨主祭的大型祭天場所,且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結構保存也較完整的遺蹟

該處遺址被命名爲「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是大陸首次發掘出西漢早期的國家祭天台。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考古部主任田亞岐指出,已確認相關遺蹟包括各類建築場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多處,挖掘出兩處遺蹟性質不同「夯土臺」和「祭祀坑」。

血祭坑 採動物血祭天

從出土建築遺蹟判斷,圜丘狀「夯土臺」上應有小型建築,並有類似「壝」的矮牆圍繞,圍溝外側有三重遞降的臺階平地勘探時發現多條通向祭天台的通道,與文獻中秦漢時期,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畤」完全相符。印證雍城從秦國遷都後,歷經秦代至西漢武帝時期,仍被視爲「聖都」,國家重要的祭天儀式仍在此舉行。

距離「夯土臺」1公里的東南方,還發掘一處祭祀坑遺址,出土2109件文物。文獻記載,祭祀坑是用來埋葬祭品,包括青銅車馬器、玉、貝等文物,以及埋馬牛羊三牲肉坑。另還有些空坑,疑似是血祭坑。所謂的血祭坑,是在祭天時,採集動物的血,用血來進行某些祭天儀式。

文物出土 利秦漢研究

村中耆老表示,遺址所在的血池村爲古地名,或許村名與古代祭祀採血場地有關。考古人員已抽取「空坑」的土質樣本,將透過文物檢測考究是否有文獻記載的「血祭」和用火「燔燒」痕跡

考古學家認爲,從「透物見人」角度來看,此次發掘出土文物,對深化秦漢禮制、秦漢政治中國古代禮制文化等研究有重要學術價值

小 靈 通祭天

源於上古時期,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祭天是華人最隆重、莊嚴的祭祀儀式。在帝制時期,祭天通常由皇帝,也就是上天之子主持,平民不能祭天,透過儀式傳遞對天帝崇拜並祈求降福保佑子民。受「天圓地方傳統觀念影響,祭壇往往爲圓形,象徵天的形狀,又稱爲圜丘。(莊舒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