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中的非遺力量:在“柳編之鄉”看古老手藝“編”出新生活

位於淮河岸邊安徽省阜南縣有“中國柳編之鄉”之稱,這裡的杞柳種植可上溯千年,編織歷史亦有500多年,柳編技藝代代相傳。

2011年,阜南縣黃崗柳編技藝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在這裡,人們用細細的柳條編織出了各種特色產品出口到了120多個國家地區古老的柳編技藝爲阜南當地十幾萬農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作爲中國重要的柳編產品出口基地,阜南縣有近300家柳木加工企業,2020年實現出口額近3億美元。兼具美觀和環保的柳編產品漂洋過海,在海外深受歡迎。

小小柳編成爲了當地的大產業。阜南縣現有18個鄉鎮13萬人從事柳木加工行業,帶動1.5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當地還成立了扶貧車間,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作爲傳承百年的非遺技藝,柳編在走入工廠農戶家中的同時,也走入了阜南縣的校園,古老的柳編技藝在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上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