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過去,也有未來

香港區議會選舉24日投票,各大投票站出現排隊人龍,共計294萬人投票,投票率高達71.2%,「投票人數」與「投票率」雙雙刷新紀錄。圖爲黃大仙正愛選區排隊投票情形。(中新社

香港今年曆經空前激烈的反政府示威,發生迴歸2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儼然像是一步步在自掘墳墓,呼喊歷史就此終結。香港的情勢令人感到悲觀,但是香港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認清本質。香港現況癥結官商共治、貧富不均,並且誤信自由資本主義是一帖萬靈丹。讓香港的問題留在內部處理,痛定思痛,香港的未來仍有良好前景。

香港政府港人治港」,政策導向錯在過度依賴金融與房地產行業,犧牲了社會中下層。香港光是房地產有關的收入就年佔總財政收入的4成以上,港府和4大房地產家族形成官商共治,官方屈從商界,給與超比例特權,其結果出現了3個「最嚴重」:

一、裙帶資本主義最嚴重:《經濟學人》雜誌發佈數據指出,全球最嚴重的地區是香港;二、居住問題最嚴重:公屋供應奇缺,連續9年香港被國際機構統計,位列房價最難負擔的全球城市首位;三、貧富懸殊最嚴重:去年基尼指數已經創下45年新高,香港成爲貧富最惡化的已開發經濟體,財富集中,貧困人口幾達2成之多。我在25年前派駐「東方之珠」工作,月租達8萬餘港元,如今更有過之,昂貴有如黃金珠寶的香港生活開支在在反映出這個兩極世界結構性矛盾。

至於說到自由資本主義,香港精英篤信,以爲自由港的獨特價值聚焦於此,所以政府必須謹小慎微,放任資本施展拳腳。殊不知,就算要信奉自由資本主義,究其本質,香港模式乃是官商共治之下的裙帶資本舞臺,並非自由資本,生產要素流通和市場價格信號都受到干擾,如果聽之任之,市民百姓便慘遭剝削,則來自底層政治反撲指日可待。如今果不其然!

這樣一個畸形結構,又缺乏民主政治的季節性調節,法治體系便必須高度滿足公平正義的訴求,並且起到社會安定器的作用,今年的挑戰便發生在法治。《逃犯條例》修訂送中牽動港人的人權法治神經和生活方式捍衛底線,成爲歷史民怨加悲觀預期的雙爆點。我20年前在《蘇格拉底孟子的虛擬對話》這本書中寫到法治的三城記,有這麼一段話:「值得觀察的是,香港的法治原則是否會遭遇到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和香港本身由於『港人治港』而浮現的中國式法文化的衝擊,而逐漸產生質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壓力與衝擊可能在北京和香港均無意識、無防備的情形下生成,而隨着一、兩個事(案)件的發生,從此改變了香港的法治面貌。」「送中」問題衍生的暴亂,不幸真的是在北京和香港均無意識、無防備的情形下生成,全世界都在看香港的法治面貌如何演變。

可香港奇緣,她面臨的問題從來不是經濟凋敝。由於歷史、地理和制度因素,香港形成世界通衢,加上人才薈萃、條件堅實,是一條百足之龍。香港有着極有成就的過去,經歷過1967年暴動,麥理浩港督做出貢獻,徹底扭轉香港局勢;97迴歸,再創輝煌。今天的香港,只不過是又一次蓄勢出發,周邊城市中長期無法取代其地位。

11月24日舉行的區議會議員選舉,更側面說明了調理香港沉痾藥方會在內部,北京介入港府和法治,既無必要,且屬不智。確保普選,港府施政問題便可留給香港自行解決。(作者爲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