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痹患者挑戰吃力粗重「石雕」 癱瘓畫家克服身心障礙創作

左爲石雕勇士盧志鬆作品,右爲口足畫家高淑專作品。(圖/中正紀念堂提供)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臺北中正紀念堂舉辦「石雕勇士盧志鬆V.S口足畫家高淑專」聯展,即日起至4月28日在管理處4展廳展出,兩人都是受病痛身體障礙所苦的藝術家,卻努力克服生理心理狀態,投入創作,例如盧志鬆挑戰身障者來說相對粗重、吃力的「石雕」;而高淑專戰勝車禍造成的癱瘓,努力調適身心以口足作畫,他們紛紛展現驚人的生命力。

▲盧志鬆作品《挺鷹盡鬆》。

盧志鬆出生澎湖西嶼,自幼因感染小兒麻痹雙腳失去行走的能力。國中畢業後,離鄉前往高雄學習貝殼雕刻因緣際會下進入石雕藝術創作。而「石雕」對身障者是一項吃力粗重的挑戰,但盧志鬆卻從中領悟到意志」與「決心」,他希望欣賞者能借由作品看到其背後的涵義,如同他的人生,雖然有先天的不足,但只要不放棄,回首來時路,一切都會值得。

盧志鬆題材多以茶壺爲主,一方面爲記錄生活,一方面是自己愛泡茶原故。儘管老天將盧志鬆創造成一個有缺陷的生命,卻又賜給他許多人沒有的體會經驗,因此他的作品迴應了神賜給他的生命,同時也傳達了在他生命的作爲及感謝—「壺」與「 福」諧音。30多年的歷練,讓盧志鬆榮獲國家工藝獎」、「臺灣工藝之家」、「兩岸海峽論壇殘疾人技藝第一名」等殊榮,實至名歸。

▲口足畫家高淑專作品《純情》。

高淑專出生彰化縣,原是一位美容師,1992年因爲一場車禍意外讓她人生驟變。傷後她努力生活重建,克服身體、心理與大環境不適後重新出發,戰勝癱瘓,一直終身學習,藉由口油畫創作,揮灑出自己在人生道路的嶄新一頁。

高淑專靠着每天不斷鍛鍊,嘴巴咬着畫筆一點一滴累積出動人的創作,期許透過自身的生命歷程鼓勵更多人,同時開創自己無限的可能。油畫讓她的心靈感到滿足與豐富,其作品堆疊的色彩蘊涵着她對生命的熱情,她相信「人生的色彩是自己去創造的,縱然自己是身障者,卻活得快樂且過得精彩。」

此次聯展的兩位藝術家—盧志鬆、高淑專,勇於突破逆境,開創生命的另一番光景,將生命能量投入藝術作品中,展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