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暴漲13倍,不玩足球的力帆又行了?“重慶首富”要感謝李書福

經歷3年沉淪,投入李書福“帳下”的力帆集團,終於活過來了。

根據2022年12月公佈的銷量數據,力帆月銷量達到了7835輛,同比增長了325.82%。當然,更驚豔的還是累計銷量。根據力帆發佈的產銷公告,從2022年1到12月,力帆共售出汽車56816輛,同比增長率高達1371.15%。其中,新能源車銷量41142輛,也實現了979.84%的同比增長率。如果要說力帆汽車這次強勢復甦的最大功臣,其“代工廠”吉利汽車當之無愧。

遙記得6年前,力帆曾因爲新能源“騙補”事件淪爲業內笑柄。爲何如今“搭上”吉利後,力帆就行了?

一、弱者生存之道:走別人沒走的路

力帆之所以能重拾市場信任,除了吉利的鼎立支持,還在於力帆新能源幹了一些主流車企不願乾的邊緣業務,而恰好是這些邊緣業務,讓力帆重新有了行業競爭力。

以力帆主打的拳頭產品睿藍系列爲例,3大獨特技術,讓睿藍成功收穫了一批特殊手中,那便是嫌新能源汽車充電慢的車主。

1、GBRC水晶架構

GBRC水晶架構,是力帆在已有換電補能平臺基礎上,優化升級而來的智能化換電系統。以功能劃分,GBRC由三重技術模組構成:

首先是大數據分析模組,輔助換電站實現車、站、電池的全面智能網聯;其次是涵蓋彈性軸距帶寬的整車換電平臺,將可適配的換電車型延伸到了轎車、MPV、SUV等多種車型;最後是底盤整體換電平臺,以集裝箱式的換電站結構,開展高模塊化、高兼容性的換電操作。

2、膠囊電池

爲進一步提升換電速度,力帆在電池設計上同樣有所創新。和GBRC架構配套運作的,是一種外包裝尺寸完全一致、內部電容量靈活配置的特殊電池包,又稱“膠囊電池”。

通過封裝電池組的增減,汽車實際續航能力、動力性能表現也處於動態調整當中,充分響應了城區用戶、遠程駕駛用戶的不同出行需求。

3、超級熱泵

睿藍超級熱泵,集中整合了多熱源耦合、電機主動發熱等一系列熱泵領域前沿技術。通過將驅動馬達、逆變器、車載充電設備運行中產生的廢熱收集整合進而定向輸送,超級熱泵使汽車在零下30度到43度的溫度範圍內,均可實現穩定運行。

三重技術相疊加,共同凝聚出睿藍車型的最大競爭優勢:1分鐘極速換電,比蔚來(C端換電開創者)換電速度還要快70%!

總體來看,此番靠換電捲土重來,力帆確實稱得上“未來可期”,但據此說力帆將迎來全面崛起,恐怕還爲時過早。

二、力帆復甦,感謝誰?

2015年,力帆就曾首度明確了“智能新能源汽車、互聯網能源服務商、互聯網+”三大戰略方向,在新能源汽車方向,重點圍繞換電運營展開佈局。

彼時的力帆,燃油車業務平平無奇,但曾經的“重慶首富”,力帆創始人尹明善對於投資足球俱樂部卻頗爲熱衷。但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不但俱樂部被甩賣,甚至傳出連球員薪資都發不出的窘境。

在這種形勢下全力轉向新能源,尹明善的確大有一種破釜沉舟的英雄氣概,不過可惜的是,這份氣概並沒能轉化爲實力。

其一,新能源轉型導致的融資規模激增,進一步惡化了力帆的財務狀況。轉型前力帆淨利潤一直浮動於3到4億元之間,轉型後的第一年,力帆淨利潤即跌至1.1億元,資產負債率則超過了70%。

其二,技術實力的不足,也讓力帆的新能源之路充滿坎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2016年曝出的“騙補”風潮。最終,力帆補助金撥付資格被取消,力帆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的全面失敗,也被公告天下。

那麼話說回來,從被斷了財路,到如今強勢迴歸,力帆又是怎麼做到的?這還得感謝吉利李書福的幫助。

2020年12月,吉利通過旗下的投資基金重慶滿江紅,拿下力帆集團控股權,隨後李書福將力帆交由吉利科技CEO徐志豪掌管。和早先收購沃爾沃如出一轍,吉利對力帆同樣進行了全方位扶持。

技術層面,力帆用以角逐市場的換電、智能網聯、車電分離等先進技術,全部源自吉利科技;市場拓展層面,吉利科技目前仍將力帆定位爲吉利換電業務唯一的上市平臺;甚至在汽車製造上,吉利也幫忙甚多,力帆2022年售出的3.3萬輛新能源車中,有近2萬輛由吉利產線完成。

三、結語

出錢、出力、出技術,正是李書福的慷慨相助,換來了如今力帆的起死回生。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吉利將力帆扶上換電賽道,又何嘗不是李書福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又一次探索?

尹明善奮鬥30年的“第二春”,或許不過是李書福的小試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