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利潤永不超過5% 雷軍:創新不用暴利「超過就給用戶」

雷軍25日在小米6X發佈會上宣佈,未來小米的利潤不會超過5%。(圖/翻攝自小米社區,下同)

記者翁聖惠綜合報導

小米科技25日在武漢大學舉辦小米6X發佈會,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透露,「小米董事會已在23日通過決議,即日起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不超過5%。如果超過,小米會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使用者。」

雷軍解釋,此項決議是爲將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利潤率低不會影響小米的創新能力,創新需要資金支持,但不意味着需要暴利。」他指出,創新並不全是錢砸出來的,而是要靠聰明才智推動,合理的利潤同樣能夠保證創新能力,而緊貼成本定價,把實惠留給用戶,用戶將會始終支持小米。

雷軍坦言,達成共識並不容易,「有的股東顧慮會不會影響公司未來價值,我能理解,很多人都希望獲得20%~30%的利潤,但淨利潤5%從股東角度來看,好像利潤很少。小米和傳統的硬體公司不同,本質上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物聯網平臺核心互聯網公司,並不單純依靠硬體獲取主要利潤。有了淨利潤不超過5%的限制,將能讓小米在未來成爲一家偉大的公司。」他認爲,在合法前提下,良性競爭有助於行業快速的發展。

雷軍在2017年11月時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曾明確表態,「小米永生永世不會以利潤爲中心,都會以米粉、使用者爲中心。在小米被質疑的那個時間點,所有人都希望我們賣得貴一點,認爲賣得這麼便宜,拿出去丟人。不能說我們內部沒有一絲動搖,但是我從來沒有。」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全球主要手機廠商部手機利潤排行中,蘋果排第一,三星第二。蘋果手機每部利潤高達151美元(約新臺幣4486.83元),是三星31美元(約新臺幣921.14元)的5倍。其餘排名分別是華爲15美元(約新臺幣445.71元),OPPO爲14美元(約新臺幣416元),vivo約13美元(約新臺幣386.28元),而小米手機每部利潤僅2美元(約新臺幣59.43元)左右。這種低價高配的定價模式海外一些國家已經奏效,小米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31%,成爲中國國產手機在印度的第一品牌

華爾街見聞》報導,小米的淨利潤並不高,雷軍之所以喊出5%,一方面是向市場和用戶表態;另一方面,資本市場能更清晰的認識小米的商業模式,畢竟在雷軍的描述中,小米打的是「硬體+互聯網+新零售組合拳,單純地將小米定義爲一家手機廠商,並不利於其在資本市場獲得更高的認可。

小米成立於2010年,其銷售額在2017年首次突破人民幣1千億元(約新臺幣4699億元)大關,達標速度比Facebook、Google、騰訊控股、阿里巴巴集團和華爲都來得快。去年小米的智慧型手機也以9240萬部的全年出貨量,獲得6.3%全球市佔率,成功躋身前5強。在大陸鼓勵「獨角獸」企業在A股上市或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之際,市場傳出小米可能將在5月份赴港提交IPO,隨後發行CDR,實現雙股流通估值更高達2千億美元。對於這項傳聞,小米至今尚未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