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具如何形成產業大集羣(現場評論)

張 鐵

一個產業的發展壯大,正是內部與外部條件、主觀和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縫合五顏六色的布片,將機器對準充棉口,“嘭——”,一個可愛的小熊就大致成型了。每天,有3萬多件這樣的毛絨玩具,在陝西省安康市恆口示範區的恆安玩具工廠“出生”。

活力滿滿的生產場景,正是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發展的寫照。2018年1月23日,第一隻“安康製造”的毛絨玩具下線;僅5年多時間,這裡聚集起800多家相關企業,吸納就業近2萬人,實現年產值超過61億元,成爲中國毛絨玩具產業四大基地之一。小玩具爲啥能在西部山區形成產業大集羣?

產業的匹配度,取決於各地實際。地處秦巴山區的安康,與毛絨玩具產業契合。在避險搬遷、生態搬遷、扶貧搬遷中,這裡有近百萬羣衆從山區搬進社區;毛絨玩具產業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讓羣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同時,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而毛絨玩具產業符合環境要求。立足實際,供需匹配,毛絨玩具產業自然就成了安康的“富民產業”“生態產業”。

把小玩具做成大產業,要在產業鏈上發力。清洗、切片、熔融、紡絲、繞卷、乾燥……在陝西恆通纖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廢棄透明飲料瓶“變身”PP棉,潔白柔軟如同棉絮。過去,這種毛絨玩具填充材料,一直無法在安康實現自主生產;2021年3月,恆通纖維建成投產,產業鏈在安康延長一環,原輔料運輸成本下降5%,產業集羣的效益隨之提高。往上看,有填充棉、面料、鈕釦、飾品;往下看,有潮玩、文旅、IP開發。毛絨玩具帶動發展,背後是延伸產業鏈、暢通供應鏈、構建價值鏈的探索。把“鏈式”思維貫穿發展過程,集聚行業資源、培育產業集羣,無疑是一條重要經驗。

產業往高處走、遠處行,必須依靠持之以恆的創新。利用當地盛產的桑蠶、毛竹,研發毛絨玩具新材料、新品種;“搭車”文創產品,與知名博物館、景點聯合進行特色IP開發;推出工業旅遊路線,毛絨玩具廣場、主題酒店、主題街區讓遊客樂而忘返……毛絨玩具,在安康有了更多“新玩法”。關注行業趨勢、加大研發投入,才能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短短數年,從零起步的安康發展爲全國第四大毛絨玩具生產基地。“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同向發力,十分關鍵。2017年10月,蘇陝扶貧協作常州駐安康工作組經過調研論證,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安康搶抓毛絨玩具產業轉移機遇,打造創意玩具之都。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由此萌芽。從設立1億元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到舉辦創意設計大賽,從打造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創新基地到建設“無水港”、搭乘“安西歐”中歐班列降低物流成本……產業轉移的外部需求、就業富民的內部需求、產業發展的客觀條件,與當地果斷決策、整體部署、大力推進的主觀努力,形成了有機統一。一個產業的發展壯大,正是內部與外部條件、主觀和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經歷“無中生有”的構建期,進入“有中生優”的成長期;走過承接產業轉移的試水區,進入產業重構的深水區;打破傳統產業發展的老路子,塑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格局,引企業、聚產業、促就業的創新發展之路沒有盡頭。立足資源稟賦、抓住市場機遇,“看準了就抓緊幹”,定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讓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

(作者爲本報陝西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9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