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擊=100億顆原子彈 美研究重述「恐龍滅絕當天」

恐龍大滅絕的過程,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研究議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根據德州大學團隊9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journal)的研究顯示,6600萬年前,1顆直徑12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威力相當100億顆二戰期間的原子彈,導致75%的生命滅絕,也可能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

這項研究名爲《新生代的第一天》(The first day of the Cenozoic),重述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情況內容指出,事件引發900多英里以外的野火,並促使帶來毀滅性海嘯,許多恐龍可能在那天死去,但其他恐龍也可能死於不久後的大氣沉降。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evidence that the impact of an asteroid as powerful as 10 billion World War II-era atomic bombs caused the 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 https://t.co/5PDZkaYJ5Q

這項新研究,是根基於2016年從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沿岸希克蘇魯伯(Chicxulub)撞擊地點所收集到的岩石。CNN報導,科學家認爲,硫被釋放到大氣層中後,阻擋陽光並造成地球急劇降溫生物也難逃死亡的命運

領導這項研究的教授古力克(Sean Gulick)告訴CNN,對他個人而言,成功從希克蘇魯伯的峰環隕石坑收集到核心岩石樣本,是多年來寫作與計劃成果,並讓它得以實現。

一般來說,地球每1000年會堆積1公分的岩石。古力克補充,該項目地質學家提供不尋常的機會來解讀「岩石紀錄」,因爲隕石坑中130公尺的岩石,代表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天所發生的事件。

古力克與團隊估算,小行星撞擊後,有3250億公噸或可能更多的硫化物噴進大氣層;這比1883年喀拉喀託(Krakatoa)火山爆發要多出4個量級,該事件造成5年內地球平均氣溫下降華氏2.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