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婿爲洗腎岳母研發低鉀蔬菜 造福腎友

黃明發與腎食堂團隊所有研發人員一同創立「智耕創新股份有限公司」,繼2017年獲得創新創業獎、2018年獲得科技部萌芽計劃補助,13日再次獲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馮惠宜攝)

腎食堂低鉀蔬菜種植地點海拔約500公尺的新社區,佔地300坪,今年5月起量產栽種種類包括小白菜青江菜、油菜、小松葉萵苣等五種,玉女番茄還在試種中。(馮惠宜攝)

臺灣有200萬慢性腎病患者,以及9萬名洗腎患者,藥師出身的黃明發因不忍洗腎多年的岳母爲了控制飲食中「鉀」的攝取量,需先將蔬菜切碎後以清水汆燙後才能食用,蔬菜原本清脆的口感全沒了,毅然在中年轉行投入低鉀蔬菜的創新與研發,繼2017年獲得創新創業獎、2018年獲得科技部萌芽計劃補助,13日再次獲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智耕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黃明發,有次他回臺南嶽家看到洗腎多年的岳母要吃青菜前得先把菜梗菜葉切得很細,再以清水煮上3~5分鐘,爲的是要把深綠色蔬菜中含有的鉀離子濾掉,因爲洗腎病友攝取過量的鉀離子,會影響心臟功能,造成心律不整甚至會奪走性命

黃明發說,熱水汆燙蔬菜1分鐘,鉀離子流失僅10%-20%,若汆燙3分鐘則能使鉀離子流失30%-50%,但這樣會讓原本清脆的口感全無,營養也跟着流失了,許多腎友也都遇到相同問題,生活品質低落。

50歲之前都是從事醫美與藥妝相關行業他,因此決定以自身所學並結合農業生技,研發適合慢性腎臟病患者適用的蔬果,於是報考國立中興大學植病博士班就讀,專心投入這項研究,解決腎友飲食上的困境

黃明發研究發現,要讓蔬菜中的鉀含量降低,必須從介質養液及栽種方法方面配合下手,他提出這項研究計劃時,曾有老師勸他放棄,因爲種植蔬菜使用的肥料當中一定含有氮、鏻、鉀等元素。但是他不死心,透過介質改善、離地栽種法以及用以色列的滴灌系統,以及溫室裁種等「精準農業」手法改善,終於催生出低鉀蔬菜,其蔬果含鉀質比一般蔬果少60%。

他也組成了「腎食堂」團隊,2017年12月代表中興大學參與創新創業獎比賽,在衆多優秀院校中脫穎而出,榮獲農業生技組銅獎及最佳人獎。2018年4月腎食堂團隊代表中興大學受邀參與科技部萌芽計劃並獲得補助,使得低鉀蔬菜可以大量生產。2018年12月創立品牌「腎食堂」,黃明發與腎食堂團隊所有研發人員一同創立「智耕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將低鉀蔬菜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