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藝的故事》網絡直播 這個模型 教你走進孩子的心

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在我國社會發展、民族振興中一直備受關注,在六一兒童節這樣的節日裡,他們的渴望更強烈地走進我們的視野裡。怎樣瞭解鄉村留守兒童的心,讓他們重新建構親人、和社會之間良好的關係?怎樣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有溫暖的陽光、“獲得心靈上的富足”?當我們聽到了他們的渴望,也就貼近了孩子內在的心聲

留守兒童和困境青少年在我國農村的佔比大,鄉村家庭學校都需要更有效的方法來關愛和幫助孩子們。根據在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幫助留守兒童和困境青少年的近7年的公益實踐,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抓住了脫困的關鍵點,原創並不斷踐行“愛的共振腔”模型,探索出一條心靈建設的公益道路。

自2020年3月,這一模型利用互聯網+,擴延了關愛的範圍,線上團輔與互動體驗心理劇小藝故事網絡直播相互結合,不斷探索創新關愛留守兒童的路徑。互聯網+的方式得到了各地團委的支持。其中樂清團市委自2020年疫情期間就加快了和惠迪吉合作,透過“愛的共振腔”建設更大範圍地幫助到孩子們。在今年六一前連續開展了6場線上團輔,同時把攜帶“愛的共振腔”啓迪的互動體驗心理劇《小藝的故事》網絡直播在樂清推而廣之,六一兒童節前後樂清的上萬戶家庭受益,讓更多人瞭解如何走進孩子的心、如何來建構流動愛的家庭氛圍美好幸福的關係。

通過連續6場線上“愛的共振腔”團體心理輔導,超過2400名孩子、學校老師、孩子家長教師家屬等人感受到流動愛的美好,來看看他們的觸動和分享。

大荊鎮三小六年級的班主任張老師說:“當孩子向我流動愛的時候,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愛,這會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更精彩,特別的難忘,這個時刻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如果每天都這樣流動愛,我們班級、學校的環境會非常的歡樂,學習會很快樂,孩子性格會更開朗,樂觀向上,人際交往相處的也會更加融洽。”

仙溪鎮一小的孩子們說:“看着老師的眼睛我的心感受到溫暖!”“很激動,很開心!”“我的分數提高了,字寫好看了,不調皮了!”

大荊鎮三小徐校長說:“教育是愛,我們做教育的人應該讓愛流動起來,傳遞出去,給孩子一點愛,我相信孩子會更喜歡我們。”

市鎮六小的學校團輔中發生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在5年級的同學和老師互相流動愛之後,一位女生跑上來,喜悅地大聲說:“我想流動愛!老師,我愛你!”全班同學們一起大聲地跟老師說:施老師,我們愛你!施老師笑容燦爛,也被深深地滋養和感動了。

有了體會,孩子們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像一個美妙的夢一樣。流動愛,會讓我的生命更美好,讓這個世界很美好,會很幸福。”“流動愛,會讓我的生命變得不再孤單,更有力量。”

“愛的共振腔”的基本理念是“愛生愛、美生美”,它超越問題表象,讓關係中的每一方(包括孩子)都負起責任流動愛,成爲愛的自我責任者。這個模型從核心腔體(家庭)出發,螺線性推進,就可以從家庭到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愛的共振腔”,用真心真情來建構貴愛的社會文化心理基調

這個模型和它的良好效益,也透過一次次《小藝的故事》的網絡直播,送達包括城市家庭的更多家庭,觀劇的過程裡,家長、老師、孩子們找到了走進內心世界的路徑,在流動愛的當下行動中,瞭解親人的心,給到親人力量,也更加了解生命的價值。

《小藝的故事》六一專場是此劇的第15場網絡直播,線下80場的劇場演出和線上直播,輻射關愛的人羣已經超過20萬(戶)。以關愛留守孩子的主題,契入一段特殊的命運,通過了解“小藝”的迷茫與困頓,來了解孩子的心,走進孩子的心。劇中最後的“愛生愛、美生美”志願者版本,也爲所有觀衆打開了一個更加有希望、有啓迪的心靈空間,幫助更多孩子學會如何去愛到親人、點亮內在的火焰

2021年度,《小藝的故事》網絡版共有英偉達人工智能計算公司公益支持的10場直播,合力於愛,共同建構後疫情時代家庭幸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