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影運動」3巨頭 萬仁沉寂12年後再執導《車拼》

記者華少甫臺北報導

臺灣電影時期,以《兒子的大玩偶---蘋果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片國片創作領域中相當受重視的萬仁導演,近年以拍攝公視歷史連續劇爲主,沉寂12年後再次執導電影新作《車拼》,企圖透過大陸與臺灣婚事談判情節,以詼諧、幽默、反諷手法來探討兩岸嚴肅、棘手議題

▲電影《車拼》導演萬仁與西哥陳博正合照。(圖/萬仁提供)

1980年代臺灣興起的「新電影運動」(亦稱「臺灣新浪潮電影」)爲臺灣電影拉開了全新史頁,開創了臺灣「寫實電影」的風潮。而被視爲吹響「新電影運動」號角先鋒作品,就是由侯孝賢曾壯祥及萬仁3位導演合拍的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萬仁也被視爲臺灣新電影運動時期重要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風格一向鮮明,社會批判與政治諷刺,時時流露在電影語言中;對社會邊緣人物的悲憫與對政治人物的嘲諷,更是他慣用形式

▲電影《車拼》海報。(圖/萬仁提供)

萬仁表示「車拼」臺灣話的意思就是火拼,在這部片子裡,指的是紅色中國共產黨)和綠色(臺灣民進黨)之間的對衝。兩岸多年來存在衆多矛盾和差異,但又不得不交流,好好探討此議題是非常重要的。只是現在兩岸電影業,極少有影片真正去探討兩岸現實問題大家都在閃躲與自我設限。電影中將愛情設定成超越任何界線,但是婚姻是兩個家庭事情,聯婚談判隱喻兩岸的政權交手劇情有着很多的暗示與啓發,電影將於11月7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