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小學延後開學空轉兩週的省思

劉士奇/自然觀察者

爲了因應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元月中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各校調查,在寒假期間曾經前往大陸的教師學生,造成各級學校的不安與慌亂,三天後又緊急收回該項成命。

未料,二月初又突然在開學前要求高中以下的各級學校延長兩週開學, 再次造成各級學校原本預定的行事曆大亂家長上班小孩無人照顧,必須送安親班應變措施

此次史無前例的中小學延後開學,表面上看來似乎有助於國內肺炎案例管控,但實際上該項政策卻有諸多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這項涉及全臺數百萬中小學師生及家長的延遲開學政策,事先並未徵求各地教育局處或基層學校的意見,也未考慮到延後開學所涉及的日後人事成本,以及學生原訂各種比賽升學等相關權益,造成全國中小學陷入防疫優先、教育淪爲次要的空轉狀況。

許多學校也被告知必須進行校園管制,不準附近居民使用,造成許多年長居民被迫只能待在家裡,無處鍛鍊休閒;學生也無法獲得應有的活動空間等後遺症

尤其各校行事曆與課程大受影響,必須重新調整,造成基層學校與校際間人仰馬翻的局面。由於政策善變,致使許多人質疑:在口罩短缺等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會不會如鄰近港、澳地區一樣,必須繼續延後開學?

新竹市府已啓動針對全市47所學校進行校內戶外消毒。(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其次,這次延後開學應是建立在「防止疫情擴散」的假定之上,因此很多事情必須完全配合,例如:每年高中最熱血的HBL(高中青年籃球聯賽),變成只有比賽卻沒有觀衆的特殊畫面

也因爲這個前提之下,最近教育主管部門又公佈,新學期音樂比賽只進行個人組比賽,團體賽(怕羣聚感染)全部取消,影響原本的全國校際競賽計劃。

另外,日後暑期延後兩週停課所增加的人事成本,如:各縣市代課教師費用,以及暑假中所需要的冷氣水電等額外開銷,這些經費的來源究竟中央統一補助,還是各校籌集經費?仍然是未定之天。

最重要的是,這樣缺乏配套的延後開學政策,成了變相的「延長放假」,除了少數可以請假照顧學童的家長之外,許多偏遠地區弱勢家庭的學生,變成無處可去與乏人照顧,連上學後原本的營養午餐都沒有着落,令人擔心。

也由於政策突然,缺少配套措施,各級學校來不及提出兩週內的補救教學或線上學習作業。即使有電子學習平臺的學校,也無強制力要求學生配合學習。擁有學術平臺與網路平臺的大學等機構,一時之間也缺少免費開放課程給孩子的機制。因此,在防疫休課期間所需要的新型教學模式,並未因此而受到重視與替代使用,殊爲可惜。

由於延後開學政策缺少配套措施,僅試圖以圍堵(停課)方式來減少羣聚感染,政策倉促所可能帶來的教育空轉代價,值得關注。尤其,許多主事者當年都歷經過2003年的SARS 風暴,當時並未因此而全臺大停課,而是以學校中受到傳染才停課的規定,將疫情與教育兩者有效掌控,不讓教育空轉。

當年應變的SOP系統,在此次疫情中,更應該充分制訂出是一個曾經歷經過疫情的教育政策,並且再一次好好掌握教育下一代面對全球疫情的機會。

熱門點閱》

►【撤僑包機羅智強臺灣要走到人權逆向道上嗎?

►【撤僑包機】醫:「父母選國籍 小孩買單」對嗎?

►【新冠肺炎】臺灣防疫優於日本有8點因素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 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點此投稿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點此投稿,或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