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患者易猝死家中?醫揭恐怖原因:輕症、無症狀也會死

新冠患者爲何容易猝死家中,醫揭恐怖原因輕症、無症狀患者也會死。(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灣近日出現多例猝死家中的確診個案,引起外界好奇背後原因,對此,胸腔重症醫師黃軒表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仍會死亡,當隱形缺氧的狀況發生,早上還可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的患者,晚上可能就心跳停止了。而這樣的情況連患者本身都沒有察覺,何況是未受專業醫療訓練家屬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臺灣連續3天出現多例死在家中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永和70多歲確診男在家無呼吸送醫不治、70歲染疫婦拒就醫死在家中、58歲男猝死家中等,讓許多人好奇,爲何新冠肺炎的患者容易猝死在家中?

黃軒透露,他在門診也遇過這樣的狀況,一名62歲的患者坐下之後,笑着對他訴說過去一週出現的症狀,下秒竟就嘴脣變黑、額頭冷汗,說話變得斷斷續續,讓他立刻要求護理人員使用氧氣,而這種情況其實就叫作「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

黃軒指出,許多研究都說新冠病毒影響功能,儘管對患者來說,症狀可能還不是很明顯。在國外建議新冠肺炎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在無明顯症狀的情況下,可以待在家裡,但許多患者要去醫院就診時,往往都太遲了,許多人已經死在家中。「輕症或無症狀,仍然會死亡!」

黃軒表示,無症狀或輕症的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的狀況,他們的症狀往往會讓許多醫師大吃一驚,因爲在臨牀上認爲缺氧的人,應該會語無倫次、休克,但這些患者往往「意識清楚」、「情緒平穩」,還能「正常應答」與醫師聊天,甚至滑手機

黃軒提到,這些隱形缺氧,有時逐漸發生,有時很快,早上沒症狀,晚上就心跳停止了,這使一般人難以察覺,所以也被稱爲「隱形殺手」。幾乎在所有臨牀經驗中,肺部發生疾患時,吸收氧及排除二氧化碳能力也都會出問題,但新冠肺炎卻不同。

黃軒也說,醫界從在高海拔登山者飛行員身上觀察到這些隱形缺氧的現象,由於山上高度增加時空氣稀薄,每次吸氣獲得的氧分子也較少,但只要急促呼吸幾下時,仍可以排出二氧化碳,而新冠患者的狀況與此有些類似。

黃軒指出,無症狀或輕微感染者的病患染疫初期,多保有良好的心臟功能,因此仍有能力將血液輸送到身體末梢部位,但病毒會讓身體逐漸缺氧。初期,病患並不會感到呼吸困難,但部分患者會逐漸覺得「難以呼吸」或「感到胸悶」。而這2症狀都被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列爲緊急危險徵兆的症狀,病情恐變得相當危急。

黃軒解釋,肺臟肺泡上有非常多的ACE2。一旦病毒侵犯細胞達到一定數量人體免疫反應和病毒之間的大戰就會造成許多肺泡破壞,恐會阻礙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的通道,如果病人心臟夠強,可用肌肉多作幾次的呼吸急促代償,多吸一點氧分子,二氧化碳也可較快排出體外,因此較不受影響,反之就會慢慢造成隱形缺氧。

黃軒直呼,「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或輕微感染者,肺都是健康的,人也是不會死的!」這一切都只是死神慣用手法,連病人本身都不知道自己快死了,何況是沒有受過醫療訓練的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