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秦嶺北麓:畝產提質效 春耕景象新

新華社西安3月18日電(記者邵瑞、劉彤)眼下,在地處秦嶺北麓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從智能化的大棚茶園到高效淋灌的萬畝良田,農業大戶、技術人員搶抓農時忙春耕春管,努力提升畝產效益,不少現代化的農忙景象格外亮眼。  在位於長安區杜曲街道的一家現代化農業產業園,記者看到工人正忙着爲大棚內種植的茶葉除草。另一座連棟大棚內,幾名工人正在翻鬆土地,給土壤增加有機質,通過土壤改良,爲移栽新的茶苗做好準備。  陝西種植茶葉的區域,傳統上最北只到秦嶺南麓。經營這座產業園的負責人孟利鋒認爲,近些年,秦嶺以北的氣候變得更爲暖溼,凍土層厚度大大降低,爲茶葉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該園區通過從與長安區緯度相近的山東省日照市引進茶種和種植技術,並投入建設智能大棚等先進硬件設施,使得在秦嶺北麓種植茶葉成爲現實。  記者瞭解到,這家農業產業園佔地260畝,總投資達2000多萬元,建設有多座連棟智能大棚,並擁有全套自動噴灌水肥一體化系統。除茶葉外,還發展了藍莓和陸基桶養魚產業,後兩項產業合併計算,每畝土地年均效益可達5至10萬元。  長安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羣峰介紹說,近年來當地積極引進作物新品種、運用農業新技術、推廣種植新模式,不斷提高單產水平和畝均效益,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全區在確保糧食生產面積不低於41萬畝的基礎上,持續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還在優勢區域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綠色高質示範田。  長安區神禾塬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位於秦嶺腳下一片百米高的臺塬之上,長期以來沒有灌溉條件,小麥種植只能“靠天吃飯”。今年春天,這片旱塬地不但澆上了水,灌溉使用的還是高效節水的淋灌機。  負責對這片糧食生產基地進行土地託管的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強表示,合作社新買回來的自動化淋灌設備大大提高了澆灌土地的生產效率。  “淋灌機工作一個小時,就能頂人工大水漫灌一天的面積,淋灌機灌溉的效果還更好。今年有了春灌之後,神禾塬這片‘噸糧田’,有望畝均再增產200斤以上的糧食。”薛強說。(完)